在陕西米脂县杨家沟镇的窑洞办公室里,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人常常关注着网络直播带货情况,并时不时在本上写写记记。网络直播上带的货正是米脂的特色——小米和苹果,这位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西安交大学子,米脂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家沟镇镇长郑亚。
真诚、稳健、不骄躁的特质和他的年龄形成鲜明的对比。郑亚1990年出生在湖北天门,2005年,年仅15岁的他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2017年博士毕业,成为陕西定向选调生,担任榆林市米脂县副县长。
米脂因“其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米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小米等特色农产品也激荡起上任伊始的郑亚的深深思索。米脂县、工科博士、选调生,当这几个元素碰撞在一起,产生了令米脂县人民群众惊喜的化学反应。
经过深思熟虑,郑亚向米脂县提交了关于开展电子商务的建议报告。这份报告引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郑亚有了自己的分管领域——电子商务。
2017年11月3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联合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共同举办的“厉害了我的国·中国电商扶贫行动”走进米脂。1个小时的网络直播吸引了100多万网友参与互动,极大地宣传了米脂小米。“双十一”当天,米脂县小米在各大主流网络电商平台销售总额达365万元,在参加网络直播活动的全国100个国家级贫困县农产品当日销售额排名中列第4位。2018年的“双十一”,米脂小米电商销售再创新高,排名跃升至全国100个贫困县农特产品销售第3位,增强了米脂小米的品牌影响力,带动了米脂农民增收致富。借此契机,米脂小米作为陕西五大农产品品牌成功入选2018年央视品牌扶贫计划,争取了近1亿元的屏幕资源。
“对农民在情感上要亲,但在农产品生产标准上要‘狠’,逼着他们闯市场。”这是郑亚深思熟虑后得到的结论,他深知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还是产品的质量。一手狠抓网上销路,一首严把质量关,做电子商务,两手都要硬。
2018年1月28日至30日,米脂县委、县政府主办,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携手榆林国际旅行社、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百企帮百村,助力脱贫攻坚”米脂有礼农特产年货会活动。本次活动邀约百家企业走进米脂,借助旅游产业创新电商扶贫方式,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货会将米脂小米、山地苹果等多种特色农产品组成极具陕北地方特色的大礼包,积极动员社会力量购买“米脂有礼”大礼包,形成全社会关心脱贫、助力脱贫的良好氛围。通过线上线下同步下单采购,短短三天时间内,大礼包交易量近2.2万份,总销售额达605余万元。此次活动的全部收益捐赠给米脂县扶贫基金,注入到“爱心超市”中。这是电商扶贫与旅游扶贫、消费扶贫和农副土特产异地销售结合的一大创举,构建了政府社会多方推进“旅游+电商+消费扶贫”的“米脂有礼”模式,极具典型引领带动作用。“米脂有礼”模式已在榆林南部吴堡县和佳县得到成功复制,实现销售收入数千万元。
“看到农民辛苦一年种出的小米卖出了好价钱,收获感、成就感满满。”郑亚颇为欣慰地说。
在郑亚的大力推动下,米脂县承办了陕西省“互联网+”社会扶贫现场会,荣获全省“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突出贡献奖”,原电商孵化中心被授予中国社会扶贫网·米脂县电商扶贫实践基地,全县社扶网账号累计注册78955人,各类合理需求成功对接率达95%,稳居全省全市前列;以创新服务为宗旨打造了“互联网+”社会扶贫高渠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全省打通社会扶贫最后一公里的亮点工程。
打出米脂小米的品牌特色之后,郑亚趁热打铁,引导电商龙头企业开发出一系列附加值高的快消类产品,如米脂酵素、米脂小米锅巴、米脂小米面膜、山地苹果脆片等,并引导其在各类新型电商平台进行推广销售,在市场上获得良好反响。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米脂县将电子商务列为全县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推动了米脂开工建设小米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2018年11月起,郑亚开始主持杨家沟镇政府工作,在脱贫攻坚战役的第一线冲锋陷阵。在脱贫摘帽的关键阶段,他进村入户,对标退出标准,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巩固脱贫验收工作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不仅要脱去贫困帽子,还要走出致富路子。郑亚在产业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狠下功夫,一手抓“三变”改革,一手抓旅游开发。积极打造寺沟黑土猪和佳米驴养殖基地,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调研土地流转整理情况,盘活土地资源,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紧紧抓住2019年延安榆林高速公路通车历史机遇,开展延安梁家河杨家沟红色旅游线路招商工作,整合杨家沟闲置窑洞资源,提炼红色培训元素,做大做强杨家沟旅游产业。
“有知识、有魄力、有情怀”是同事、群众对郑亚的评价。关于情怀,郑亚有很多感触。博士毕业前,郑亚在中科院热物理所工作了半年,父母和爱人也生活在北京,这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而当得知陕西招录选调生的消息,郑亚坦言,“我心里咯噔一下,似乎找到了一条早已规划好、但从未提起过的人生路。”风光于我能留意,待拟初心向远方。这份情怀,让郑亚坚持以百姓心为己心,认认真真学习、脚踏实地践行基层“每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