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校驿站 > 校园传真 >

交大迁校时,钱学森曾这样说

2021-06-15 10:11  西安交通大学

在交大西迁博物馆中的二楼展厅中有一封泛黄的信件,这封信写于1957年,信中阐明了作者在迁校问题上希望交大师生能接受党的决定。写下这封信的人正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钱学森当年为何会写下这样一封信呢?这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交通大学西迁开始讲起。

1934年钱学森学位照

1955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西安。在党中央亲切关怀、沪陕部齐心协力下,从接到迁校通知到踏勘选址、开工建设,再到开学典礼在西安举行,交大人只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便完成了此次堪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伟大的“迁徙”。

1957年钱学森校友给交大校刊编辑室的回信

1957年,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及国内实际建设情况的需要,沿海地区的工业建设需要重新启动发展,这也引发出对迁校必要性的讨论。社会各界纷纷发声阐明自己的观点,在来自学术界的声音中,大家特别在意交大校友怎么看西迁。为回答师生们最关切的问题,时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在1957年6月26日致信母校,谈到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迁校,他坚定地表示:“我们应该服从并支持这样的决定。我们不是说党在科学事业的安排布置方面一定能领导吗?既然承认党能领导科学,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接受党的决定呢?”

1957年3月,钱学森给彭康校长的回信

信中朴实的话语是何等掷地有声、诚恳剀切!钱学森发自肺腑的热切期盼,也正是交大师生的共同心愿。在校刊登出这封信之后的7月初,集中了全校智慧的更加完善、更趋可行的交大迁校新方案已经拟定,豪情满怀的迁校大军再次启程!1959年,交通大学结束迁校工作后,钱学森专程从北京来到西安的新校园实地考察。其实早在两年前,他给彭康校长的回信中就已经提到:“我的最高希望是明年能到西安参观母校新址!”

1959年9月19日,钱学森访问交大,苏庄副校长陪同

1959年9月19日,钱学森来到西安交大校园,参观了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看到了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孔,感受到了一如当年的严谨求实的学风。在此期间,他详尽考察母校的工作,悉心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交大新事业,给扎根黄土地艰苦创业的师生员工们以莫大鼓舞。

1993年12月,学校负责同志致信钱学森,母校希望以他的名字命名图书馆用来激励青年学生成长,最终得到钱学森同意。1995年5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复函,同意命名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为钱学森图书馆。

图书馆与钱学森

1996年4月8日在钱学森图书馆揭幕大会上,前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王统业少将代表钱学森专程前来出席仪式,并宣读了钱老的亲笔书信——图书馆与钱学森。

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信中钱老用质朴的语言回顾了在他成长的不同阶段,图书馆与他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说明了一项事实:“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图书馆和资料馆,就没有今天的钱学森。”钱老感慨道:“图书馆对我的教育成长和科学工作有极大的推动和帮助作用,……对我的研究工作简直不可或缺。”为此,钱老“希望全社会都来重视图书馆事业,也预祝西安交大‘钱学森图书馆’越办越好。”

2001年12月11日钱学森对母校的寄语

2001年在钱学森90岁生辰之日,特寄语母校师生要“继承和发扬母校优良传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报效人民,在21世纪,努力把西安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

至今,学校档案馆仍完好地保存着钱学森读书时的成绩单、信件及照片资料。他自强不息、勤勉好学、严谨求实的崇高品格,成为诠释校训精神最好的例证。他的事迹精神与人格品行也早已熔铸为学校陶冶人才的根本,是他留与母校最为珍贵的一笔财富。

图文资料来源:《交通大学西迁》,主编:贾箭鸣;《双甲子弦歌——西安交通大学校史故事365选编》,主编:宫辉,副主编:史瑞琼、杨澜涛;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等。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