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校驿站 > 校园传真 >

政策解读:2021年二级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2021-09-28 18: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近日,经校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研究通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二级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出台,文件出台之际,学校考核与评估办公室负责人就二级单位绩效考评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下开展二级单位考核评估的必要性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法律法规政策的导向和要求。《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一节中指出:“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关于中央有关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通知》要求,中央有关事业单位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把绩效考核与分配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构建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全方位推进教育监测评估现代化。《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标准健全、目标分层、多级价、多元参与、学段完整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提出“整合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开展考核评估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方向指引。此外,加强考核评估是高等教育治理变革的必然趋势,是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工具,也是学校加强信息公开的有效途径等。

二是落实学校长远规划和各项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学校目标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依据战略规划目标,进行年度任务分解,形成年度目标,再通过考核评价推动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学校当前正在编制“十四五”规划,相关部门和学院在编制专项规划、学院规划。下一步我们将协同发展规划部等部门完善规划落实机制,各学院经过一系列程序,确立“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分解到每年度形成年度目标任务书,考评办再针对各学院年度目标任务书,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考核评价,真正推动不同类型学院发挥特色优势,实现多样化发展。可以看出,目标管理的出发点是战略规划,学院实现个性化特色发展,要在学校规划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在学院自身发展规划制定上多下功夫,我们要引导各职能部门加强服务和资源条件保障,做好考核评价,不断推动实现学院的小目标、学校的大目标。总之,考核不是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先进、鼓励后进,为了推动落实。

问:《办法》相比去年作了哪些修订?

答:主要对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上级文件政策,结合学校实际,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作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标《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有关文件政策,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党的建设工作的根本标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学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

二是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院系考核的主要指标,把条件保障作为职能部门工作的第一要务进行明确。教学科研单位主要考核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情况,包括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工作、财务工作、社会服务等内容。职能部门及直属附属单位主要考核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情况,规划、监管、评估、服务等职能履行情况。科研要坚持“四个面向”,既要突出质量、贡献、绩效,也要支撑人才培养工作。

三是坚持分类考核评价原则。与去年相比,今年考核分合格考核和优秀考核两个步骤。合格考核按基本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评价;优秀考核实行综合评价,注重实际贡献和突出成绩,体现追求卓越的价值导向。党建、业务等各方面工作由分管校领导统筹抓好考核工作,避免部门化、分割化倾向。职能部门及附属单位由考评办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初步合格评估,教学科研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专家组进行复核认定评优。教学科研单位由各业务部门进行合格考核,相关职能部门组成专家组进行综合评优。

四是更加强调目标导向原则。对标上级关于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国际化、财务等工作最新政策和要求,以及学校“十四五”规划部署,明确各项工作努力目标和方向,如科研工作要坚持“四个面向”,推进核心技术攻关战略,打造电子信息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高质量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从0到1”的原始创新,深化科研管理服务,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考核评价要围绕这些目标要求进行设计和推进。

问:在推进《办法》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答:考核与评估办公室承担二级单位考核与评估职责,要做考核,但更重要的是评估。《办法》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我们坚持评建结合,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统筹建立质量观测点体系。质量观测点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观测点体系就是质量标准,我们督促各部门建立观测点,就是要各部门明确:你的工作要求、工作规范、工作目标是什么,要讲清楚、标准化、规范化、可执行、可评价,不是随便拿一个出来,要对标上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来设计,真正推进自身职能向规划、监管、评估转变,做好各方面服务。观测点体系是业务工作标准,更是工作要求,为二级单位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标准、指南和规范。比如,2020年各部门构建质量观测点体系模型,年底进行了精准评价,形成了质量评估报告,分析了业务工作基本数据及二级单位具体情况;考评办向各教学科研单位进行了反馈,帮助各单位了解短板、弱项和不足,为改进工作、资源调整等提供决策参考。通过评估反馈,学校各方面工作质量得到有效观测、评价和展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有效督促指导了二级单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工作闭环初步形成,质量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不断深入人心。

二是加强过程评价和监测评估。考核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一流大学也不是考核出来的。我们是要通过考核评估,激励先进,鼓励后进,补短板、强弱项,引导各二级单位、广大教工将个人奋斗与学校发展战略同频共振,为建设一流大学作贡献。比如,我们最近刚开展了中期监测评估,撰写了2021年度目标任务中期检查分析报告,对学校整体和各二级单位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结构、规模运行状态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与描述,诊断过程和预定目标的一致性,向各二级单位进行反馈,为各二级单位改进教育质量、为职能部门决策提供信息,发现和预期目标间的差异,及时预警,通过数据信息反映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引导各单位在政策制定、精力投入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同时,为让广大教工了解学校发展现状,我们还给党代会、教代会代表等群体发送分析报告,让大家了解学校上半年工作业绩,实现对学校事务的知情权。

三是时刻关注内外教育动态。我们依托办公系统,宣传推广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发布评估报告,营造重视质量和评价的良好氛围。上半年以来,我们根据上级要求和当前学校工作实际,适时推出一批案例和分析,提供工作参考和借鉴,如为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汇编与教育评价改革相关的32个政策文件,以及7期《总体方案》解读,部分高校美育工作、体育工作经验材料;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之际,推出学校与部分高校“十三五”指标完成情况比较分析报告,知己知彼,为规划编制提供参考;配合暑期读书班教师评价等工作,推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评价改革等兄弟高校经验做法,营造改革良好氛围;开学前夕汇编第一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经验材料,为新学期党建创先争优提供借鉴,推出教育部司局长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笔谈选编,勾勒教育部各司局年度工作重点要点;中央巡视31所中管高校后推出简况分析报告,对其中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对照对标改进,促进未巡先改;教师节当天推出“好老师”“大先生”案例及解读,营造良好氛围;新“双一流”建设启动之际,推出相关解读及典型经验,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借鉴参考等。

问:当前考评工作还面临哪些挑战?

答:教育评价多元化对考评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于质量和发展的需求和界定不同:对国家来说,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适应度就是质量;对学校来说,教学科研资源条件的保障度和教学科研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就是质量;对学生来说,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就是质量;对社会和用人单位来说,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就是质量。考核与评估既要对标中央和国家要求,又要兼顾学校发展阶段特点,最根本的是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发展指标和要求更加多样,衡量指标更加多元,要处理好多维关系,这些对学校绩效考评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努力改进,重视多元利益相关者诉求,使各类主体都能根据自身标准和需求,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判断和评价,引导形成学校、二级单位、教工三位一体的命运共同体,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为建设一流大学作贡献。

问:请就下一步考评工作谈谈思考。

答:考评办将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标上位政策和学校要求,推动各项工作举措落地;同时发挥诊断功能,当好“啄木鸟”,加强监测评估,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此外,随着学校信息化进程加快,校内外源源不断产生着教务、科研、人事、国资、财务、MOOC课程学习行为、社交网络等数据,还有兄弟高校公开数据,下一步希望通过动态跟踪、客观描述、深入挖掘、系统分析,能直观呈现学校运行状态或发展趋势,将发展抽象过程以核心数据发展变化形式呈现出来,发现过程问题,提示潜在风险,及时预警,通过数据信息反映发展规律和趋势,引导政策制定、二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等行为,不断强化学校内部质量意识,建立校内质量保障体系,推动形成质量过程管理的长效机制,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作贡献。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