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由我校和西安航空学院共同策划推出的:团团在一起?青年讲师团“疫中夜话”上线了。本次由我校青年讲师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苟昭赟、公共管理学院团委书记陈露,采用“创新型、对话型、叙事型”的方式,与西北大学、西安航空学院的各级青马学员、团员青年共计3200余人,展开了一场线上“夜话”。
两位老师围绕疫情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能从疫情中获得些什么?两个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探讨。
陈露从“成长”和“学习”两个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他以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坚持学习的例子告诫同学们,疫情当前,我们成长的节奏被打乱,学习空间的模式被改变,心理和情绪有波动,日常生活存在极大不便。但现在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一种成长过程中独一无二的体验,而这种体验,终将成为生命中宝贵的一刻。他希望同学们利用在宿舍封闭隔离的这段时间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从实践中学习、从失败中学习、从困境中学习。努力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找到确定的自己。
苟昭赟引导同学们真正以智慧之人、成年人的身份,从根本上思考自我成长和实现的核心命题,并且让同学们坚信人的能动性能在生命的困局中创造新的自我。他例举了毛泽东、冯友兰在面对困境时的精神和智慧,引导同学们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他形象地将疫情带来的困难比作“阴谋”,并希望通过和同学们的深入交流,实现“疫情阴谋”的四个破产:一是全面阻断我们自由飞翔,把我们变为孤岛的阴谋的破产;二是彻底颠覆我们成长进程阴谋的破产;三是肆意挑战人类天然的自我修复机制阴谋的破产;四是根本摧毁我们精神和意志的阴谋破产。引导同学们思考:面对疫情深刻领悟“危”与“机”的哲学辩证,在困局之下创造新的自我,从而不断提升生命的质感和力量。他勉励同学:“敌人最喜欢懦夫和白旗,最害怕有血性和智慧的战士。我们要让疫情成为我们的生命的画板,让目前的困局成为生命的加速器和推进剂。不是因为看见而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见!”
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老师,待疫情结束,应该如何回报为我们付出许多的人们?”“老师,在封控时期,我们身体戴上了口罩,我们又该如何戴上心灵的‘口罩’?”……此时此刻,评论区留言“老师们讲得太好了”“与君共勉”“发言质量也太高了”……这样的文字一度刷屏。
此次“团团在一起”活动是两校团委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针对两校同学们面临的共同思想需求,发挥青年讲师团的“轻骑兵”作用,通过“师生对话”方式,让同学们思考如何把疫情之“困局”转化为难得的成长和生命延展的“机遇”,让同学们感受到疫情之下,有许许多多的人们与他们“共在”。
线上课堂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苟昭赟讲课
公共管理学院团委书记陈露讲课
学生笔记
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