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校驿站 > 校园传真 >

人文学院校友牛乐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2022-03-30 15:02  西安交通大学

3月28日,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决定,授予牛乐等44名同志“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牛乐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艺术系杰出校友,现任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西北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所所长。

牛乐,文学博士、文艺学博士后,1994年至今任教于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民族学)。曾于2004-2007年师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刘爱民教授,研习油画专业,在艺术人类学、民族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学术领域有广泛的影响力。

因受疫情影响,牛乐通过视频连线方式接受表彰

牛乐在高校从教28年,政治立场坚定、素质过硬,思想品德和师风师德优良,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积极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艺术成就和学术成果丰硕。获得“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第五届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以及“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等学术奖项;兼任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学会)、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咨询专家,光明日报“非遗传播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甘肃省丝绸之路研究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唐卡艺术委员会委员。受聘为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通讯评审专家。被兰州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聘任为特聘教授和研究员。

牛乐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及其他省部级、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收录于CSSCI核心期刊20篇),内容涉及西北地区多民族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文化生态保护、手工艺传统的价值转化、文化产业开发等诸多现实问题。

牛乐10余次获得高等级学术奖励,其中学术专著《素壁清晖-临夏砖雕艺术研究》(2011年出版)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成果最高奖项)、甘肃省第七届敦煌文艺奖·学术著作三等奖、甘肃省2012年度“高校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甘肃省第三届“民间文艺百合花奖?学术理论”二等奖。主编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唐卡文化档案?甘南卷》(2020年8月出版),其中学术论文《文化边界上的道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拉卜楞唐卡艺术》获得“甘肃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美协首届“历史与现状?青年艺术理论评选活动”优秀论文奖;论文《文旅融合视野下民族手工艺的转型与变迁》获得第四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优秀奖;论文《多元文化的隐性传承策略与文化逻辑--图像学视野下的洮岷民间信仰》获得2019年度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甘南藏区唐卡艺术源流与传承体系考述》获得甘肃省“第三届文艺评论奖”;论文《河湟多元民族地区文化假晶现象透视--伊斯兰拱北建筑装饰的艺术人类学研究》获得甘肃省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论文《从敦煌情结到民族主题--甘肃地域美术现象的文化阐释》获得甘肃省第三届艺术学论文暨文艺评论征文活动二等奖。此外,牛乐还作为编委参与《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甘肃卷》《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甘肃卷》等重要项目的研究和文本撰写工作。

牛乐长期关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事业,多年来经常深入基层,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等民族地区开展学术研究和社会调查,积极参与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同时致力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发掘、整理、保护和研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赞誉。

牛乐的研究工作密切结合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需求,与民族地区政府、企业、非遗传承人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多项研究成果被民族地区的合作企业采纳,对甘肃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品开发及生产技术升级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2018年以来,牛乐参与国家“三区三州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需求,多次带领研究生在赴临夏回族自治州开展专项调研,致力于临夏州传统民族手工艺的“文旅融合、深度发展”研究工作,与多家地方企业签订科技帮扶协议,合作开展多个专项科研项目。

2014年在教室辅导学生油画作业

2014年采访卓尼木雕艺术传承人安玛尼、安拉目九

2017年9月28日,兰州晚报专版刊载牛乐工作事迹《愿做基层文化艺术的守护者——访民俗文化专家牛乐》。2015年,牛乐以西北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所为平台申请承办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培训项目。

2015年采访甘南唐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贡去乎加措

2017年采访临夏手工铜艺传承人苟学贤

2017年采访甘肃洮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茂棣先生

2015、2016、2017、2018年,牛乐先后主持临夏砖雕、甘南唐卡、甘肃剪纸、甘肃洮砚、甘肃木雕、甘肃刺绣等6个基础培训班,甘南唐卡、甘肃剪纸、甘肃洮砚、甘肃刺绣等4个高级研修班,内容涵盖了甘肃省大多数手工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累计培训甘肃省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00余人次,社会效益显著,培训成果被文化部作为优秀案例宣传推广。牛乐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计划咨询专家库”专家(西北地区共2人),并被光明日报聘任为“光明日报非遗传播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参与光明日报非遗相关活动的学术指导工作,作为评审团评委参与光明日报“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和“中国非遗年度事件”的推荐和评定活动。

此外,牛乐近年来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社会活动,2019年受聘担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抢救保护工程(藏族唐卡)”学术专员,成果被评为优秀。2019年受聘参加“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甘肃省项目评定及推选工作;2019年受聘为“甘肃省全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砖雕省级一类决赛”主评委;2018年被聘任为“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甘肃推荐评选工作”专家;2018年被聘任为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2017年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担任“2017全国砖雕文化传承与创新峰会暨全国砖雕文化传统手工技艺大赛”主评委;2017年被聘任为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基层专家科研工作站专家;2015年被聘任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甘肃省推荐评选工作”专家;2015、2016年连续两届在青海省黄南州担任“青海热贡唐卡绘制大赛”评委。

牛乐于201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称号。于2020年被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甘肃省第五届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