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校驿站 > 校园传真 >

振兴乡村青年先行 实践铸就无悔青春——交大学子将实践融入乡村振兴

2022-08-28 19:01  西安交通大学

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各地因地制宜的开展,为大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鲜活的案例,也为大学生了解“三农”,融入基层提供了实践舞台。2022年暑假,1252名交大学子组建87支乡村振兴实践队伍,赴全国各地深入调研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和成果。

现代农业:产业兴旺,建设乡村

“民之大事在农”。为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切实感受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的积极影响,实践团队走进苹果园、茶园、花卉大棚、蜜蜂养殖基地……,用眼睛感受农村的实际变化,用照片记录农民的真实笑容。

探访苹果园小队以延安市子长县陕果基地为对象,探寻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发展新路径,通过查找资料、定点访谈、问卷调查,实践团队对现代苹果种植和销售有了新的人之,农业技术的发展助力苹果挂果率不断提升,病虫害不断减少,电商等网络途径帮助苹果销售更加简单便捷,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越来越富足……

北纬33°茶花弄团队走进商南县茶园,调研建设生态宜居乡村背景下,“生态茶+文旅康养”茶旅融合发展模式的诞生和发展,通过所见所闻团队成员生动理解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绿色发展理念,见证了“小小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生态农业发展。在镇安县万寿村,实践队员正在品尝当地居民收集的蜂蜜。蜂蜜养殖基地的建立,帮助居民丰富了收入来源,进一步助力“脱贫摘帽”成功,魔芋、药材(北芪)、食用菌等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帮助居民进一步“富了口袋”,让富裕不再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产业兴旺是基石,生活富裕是目标。在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和举措支持下,中国乡村正在大跨步迈进现代化,培育更多职业农业,建设更多美丽乡村,实现更多农业成就。

传统技艺:传承文化,助力振兴

在乡村,有这样一群手艺人,将现代审美灌注于传统技艺,用土陶制作深受青年群体喜欢的碗罐;了解中华传统技艺,助力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在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碗窑村,调研小队正在走访杨丕追、罗星青、邓安康三位土陶制作省级非遗传承人,了解土陶产品的原料、种类以及销售途径。近年来,当地政府组织本土匠人外出参加学习培训,研究当代人的审美,不断改进技术,打开创作思路,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从土陶技艺中受益。在向外汲取创作理念的同时,返乡大学生们也带回来了青年人的创意和思路,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充分发挥了青年群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去年合作社的销售额达到了近五百万元,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六百万元,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姐妹们加入草编的队伍来。”临渭区巧娘草编手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春苗面对采访的实践队员激动的说到。作为第四代草编省级非遗传承人,陈春苗将技艺无偿传授给了桥南镇及临渭区东西两塬的留守妇女们并成立专业合作社,既让草编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也增加了当地留守妇女的收入,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甜头。

美丽生态:绿色发展,留住乡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宜居不仅为乡村带来了优美的生态环境,也为乡村带来了别样的发展机遇,在乡村的快速发展中留下乡愁。

桥南镇天留村是临渭区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内森林覆盖率高,自然风貌得天独厚,旅游资源丰富,有“山水桥南,天然氧吧”之称。“资源变资产,资源性资产变经营性资产,最终成为产业。”在实践团队走访全村后,队员们总结出天留村的产业振兴之路。天留村利用当地天然泉水质量优势,投资六百万建成经营性资产——车轱辘山泉水厂,村集体有了收益,村民就有了收益,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集体收益增加后,也有了更多的资金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乡村振兴税费行”实践团队前往蓝田县樊家村,调研其“造血式”发展成果,樊家村以生态环境治理为抓手,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治理,还原村落风貌,扮靓乡村底色,致力将樊家村打造成以农耕文化体验为主的党建引领旗帜村,生态宜居幸福村,乡风文明样板村。70座大棚花卉、5栋樱桃温室大棚、5个养殖场、1座100兆瓦光伏电站……,一座美丽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正在建成。

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金钥匙,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越来越多的交大青年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需求,国家需要,期望回到乡村用青春光热照亮广袤的原野,用点滴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用脚步丈量田间地头间的距离,用智慧推动乡村发展。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