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校驿站 > 校园传真 >

西安交通大学2022年度优秀研究生标兵揭晓

2022-11-09 15: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年一度春华秋实,一年一度硕果累枝,经学生个人申请、学院审核推荐、学校资格复审及候选人答辩,王凯等16名硕士生(含留学生1名)、李晓利等16名博士生(含留学生1名)从35名硕士生候选人(含留学生2名)、32名博士生候选人(含留学生2名)中脱颖而出,获评西安交通大学2022年度优秀研究生标兵。

硕士标兵人才济济,追赶超越

来自电气学院的王凯致力于新型环保气体理化特性与电气性能基础研究及应用,担任硕0053班班长兼团支部副书记,带领班级取得7项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在十四运会和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传承西迁精神,个人事迹曾被多家媒体报道。

来自能动学院的杨松聚焦液滴撞击结冰机理、低能耗防除冰手段研究,作为负责人参与“基于喷雾冷却的相变换热系统研究”,获“腾飞杯”优秀奖;参与“基于废弃物再利用的低成本高效储热单元”,获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他积极参加校园健康跑活动,近三个月每月跑量超100公里;认真参与社会实践,于2021年寒假参与校园大使返乡社会实践活动,研一学年勤工助学及志愿服务超600小时。

来自化工学院的谭喆致力于非互溶合金双原子位点催化剂的构筑及其热催化性能研究,以国家需求为指引,投身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的基础研究及产业化工作,助力美丽中国;完成美国化学家罗尔德·霍夫曼先生的著作《固体与表面:扩展结构键合的化学家之见》(16万字)50%的翻译工作,并于2021年5月出版;以队长身份组织化工学院学子赴陕西触媒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身影践行踏实作风,展现交大担当。

来自电气学院的赵容正投身于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曾参与央视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节目录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等多个科技项目,通过大学生MOOC等平台学习了艺术美学、西方艺术鉴赏等公共艺术课程,热爱音乐,积极参加“中华之声”“长征组歌”文艺汇演合唱。

来自人居学院的牛顿开展健康室内环境的高能效营造研究,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一作4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均为学生第一发明人。协助导师开展国家级项目,省、市、校三级高层次引进人才项目及西安市节能协会委托横向项目的申请与研究。参加最佳团日活动决赛环节中的舞台情景剧,获得最佳人气奖。

来自航天学院的王志国进行空间驱动机构的微振动特性与控制技术研究,曾获“挑战杯”科技竞赛陕西省一等奖等17项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4项。热爱跑步和健身,擅长蛙泳、羽毛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热爱音乐,自学吉他,练习书法;曾为学院辩论队成员,获新生辩论赛季军。积极参与十四运会、校图书馆书籍上架整理、文明餐桌、渭河沿岸捡拾垃圾等志愿活动。

来自公管学院的胡思琪从事保障性住房政策研究,获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陕西省“挑战杯”一等奖等荣誉10余项。曾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长,前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支教扶贫一年,获评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

来自能动学院的李秉乘聚焦仿生微细通道流动相变换热机理研究,曾以第一作者发表7篇期刊论文和国际会议论文,以导师外第一作者获得多件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主动参加美的全球创新创意大赛等各类科技竞赛并获得奖项。曾获西安交通大学2021年“长安杯”校级乒乓球赛男单亚军,作为主力带领队伍获得西安交通大学“海信日立杯”新生篮球赛体育风尚奖。

来自前沿院的冉燚鑫致力于柔性半导体薄膜与器件研究,累计发表SCI论文4篇(一作1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疫情期间加入抗疫先锋队。为国内多个科研院所提供断层光谱的测试服务,部分测试结果已经发表见刊。

来自电信学部的林卉进行人群计数和半监督学习研究,以一作发表CCF A类会议论文3篇,曾受邀在国内多个AI领域知名平台VALSE、AI Drive等进行论文分享和直播讲解。作为话剧团成员,主演“大先生”话剧“师者黄席椿”,积极参加篮球、滑雪等体育活动,在“饮水思源”杯教工学生桥牌联赛中获头奖。

来自物理学院的刘北辰投身于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研究,共发表5篇SCI论文(一作2篇),获“科近泰基”杯论坛比赛二等奖,参与第23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担任学术英语交流实践课助教,带领本科生进行毕业设计,从事钙钛矿半导体研究解决“卡脖子”问题,已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院士团队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来自人文学院的罗涵专注计算社会学和社会网络研究,基于在虚假信息和舆情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为核心参与人以《面向虚假信息的西安市突发舆情治理研究》为题,成功申请2022年“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重大项目”。多次参与马拉松比赛、樱花节志愿者等活动,长期作为西迁解说团志愿讲解员,解说场次累计60余次,讲解人数2000余人。

来自化学学院的王璐从事航天耐烧蚀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研究,2021-2022学年共发表2篇SCI论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所研究的耐热材料攻克技术难关助力航天事业。积极参与学术交流,负责院级分析测试平台仪器培训(100余次)、安全检查等工作,服务同学,努力做好西迁精神新传人。

来自公卫学院的陈玉璟聚焦大数据处理、分析影响精神病和睡眠的常见内外环境因素研究,共发表SCI论文19篇(一作3篇)。参加学校摄影主题活动,作品《我和我的党:西部党员话百年》获三等奖。

来自法学院的魏颖致力于国际经济法研究,曾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我国国际商事法庭运行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境外投资保护与促进法律问题研究”、陕西省科技厅委托课题“海外高层次人次引进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参与武汉大学出版社《卫生法学》书目的编写,所研究项目对于保护我国境外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努力做祖国需要的涉外法治人才。

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周亨利(AL-AMIN CHOWDHURY)专注于区块链技术在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在管理学院就读,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生活中他亲切热情,勤奋好学,积极传播正能量,热爱中国文化,喜欢中国美食,探索中国美景,喜欢旅行、摄影,通过相机镜头来记录身边的美好。

博士标兵群英荟萃,各放异彩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晓利投身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研究,参与15项重大课题,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各类荣誉10余项,完成研究报告近30万字,以思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展现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风采。

来自化工学院的刘蕾致力于电子器件热管理研究,发表SCI论文12篇,EI论文及会议论文14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6项、美国专利授权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叶企孙”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熟练掌握古筝弹奏技巧,获得全国音乐等级考试9级证书。

来自物理学院的周家琪聚焦电子碰撞分子团簇电离解离动力学研究,已发表SCI论文12篇(一作6篇),在德国实验室进行多项重要实验,其中一篇实验成果发表在高水平期刊Nature Chemistry上;留学期间协助大使馆组织分发爱心防疫物资,主要负责海德堡火车站西站居民区留学生防疫物资发放。

来自数学学院的夏青进行智能制造中的核心算法研究,已发表SCI论文14篇(一作6篇),申请国家专利6项,其中授权专利2项。参加学院红诗红歌会,参加学院2021年党史知识竞赛并获得一等奖,热爱书法。

来自能动学院的张书帜投身于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已发表SCI论文15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他广泛涉猎多种书籍,尤其喜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巴尔扎克、汪曾祺等人的作品,平时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日常热爱爬山等户外运动。

来自前沿院的罗梦从事动态杂化水凝胶用于组织修复方面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24篇(一作6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青年项目。她长期坚持练习书法,疫情期间,主动加入学院的“青年先锋队。学业之外,她在西安依科生物有限公司实习,掌握相关专业技能,探求医用生物材料和组织修复领域发展现状。

来自电气学院的王子丰专注于等离子体生物医学研究,曾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2021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二等奖)、2021年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博士期间,在西安交大科学营、“三新班”培训会、“电气工程创新创业”课程、“港·悟”微沙龙主题报告会上作为学生代表作报告4次。

来自电气学院的林超凡聚焦新能源电力系统不确定性分析、电力系统灾害恢复力研究,发表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上的论文在知网被引用90次,下载3000余次,获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辑部评选的年度优秀论文、高影响力论文、高引用论文、最受关注论文等。他牵头创建IEEE PES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分会并担任主席,疫情封控期间,他为班级同学上门配送防疫物资,作为班级防疫组长及网格员统计核酸检测情况,认真协调处理班级同学学习和生活问题。

来自基础医学院的焦安君投身于免疫学基础与应用研究,论文发表于Sci Adv、Elife、J Immunol、J Immunother Cancer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她主持医学部研究生自主创新实验项目“Med1在调控调节性T细胞发育分化中的作用及初步机制分析”,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和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项目,积极投身基础医学科研事业发展。

来自电信学部的刘成旭致力于计算机视觉研究。他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互联网+”“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等科技类比赛,获得全国一等奖、最具商业价值奖、西北赛区一等奖等5项荣誉。他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实践应用,以学生负责人的身份推动及完成6项重大产学研结合项目。

来自化学学院的秦棪阳进行基于第一性原理及密度泛函理论的电催化剂/电池材料设计及电催化反应机理研究,已发表SCI论文18篇(一作15篇),与导师和课题组其他教授共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型科研项目。疫情期间,他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在西安疫情期间积极承担搬运和分配物资、协调核酸现场秩序等任务,积极参加第六届全国新能源与化工新材料学术会议现场服务等志愿活动。

来自机械学院的霍存宝从事高性能3D打印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已发表SCI论文6篇(一作4篇),累计授权3D打印陶瓷催化剂方向专利4项,其中3项成果转化合同金额100万元,并开展产业化推广。他曾在钱学森图书馆担任助教,2021年担任新乡水灾志愿者。

来自电信学部的张杨致力于强化学习算法及其在智能电网电能交易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以骨干成员的身份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3项研究。他积极锻炼,热爱游泳、赛跑、赛艇、羽毛球等体育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第34届中华之声合唱比赛中获得冠军,热爱书法等文艺活动,获书法国家八级证书。

来自经金学院的赵欣欣投身于产业组织理论与创新研究,曾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0余场,其中6场进行了分论坛报告,担任国际SSCI期刊Economic modelling,Pacific–Basic Finance Journal,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的匿名审稿人。她参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组织的深入陕西农村的调研项目2次,课余时间参加学校心理学社,自主学习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

来自材料学院的武文婷聚焦电致变色智能窗的光调控能力研究,拓展低功耗电致变色显示器的应用环境,曾荣获西安交通大学“腾飞杯”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她持有乒乓球项目国家二级裁判员资格证书,积极参与“韶音杯”长征公益跑爱心捐赠、飞歌“中华之声”、西迁精神宣讲等活动,助力西安交通大学国际组织工作的宣传推广。

来自土耳其的李好(MOHAMMAD RAUF SHEIKHI)是航天学院2021级在读博士生,专注智能抗冲击减振结构的研究和飞机结构维护方向的研究。他硕士毕业于伊朗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曾就职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主持并参与欧盟、土耳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多个科研基金项目,发表多篇国际期刊论文,多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

他们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潜心学术、敬畏科学的2022年度优秀研究生标兵代表,他们是热爱生活、热衷实践、忠恕任事、博学笃行的新一代交大人。满怀激情的交大人,怀揣西迁精神的交大人,为了同一个梦想,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必将凝心聚力,继续砥砺前行,饱含进取的热情、不负求真的热忱,将青春与梦激扬在这片浇筑理想的土地上.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