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校驿站 > 校园传真 >

寓美于教 融美于学 以美育人 化美启智——2022级研究生美育工作侧记

2022-11-21 12:07  西安交通大学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关于落实研究生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若干举措(试行)》《西安交通大学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2022年秋季学期以来,西安交大立足实际情况,积极推进美育育人工作。“第一课堂修课式、第二课堂采集式”双轮齐驱,类型多样的美育课程和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相得益彰,建立起科学艺术的有机联系,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第一课堂:精心设置,积极培育,寓美于教,融美于学

在第一课堂,学校在积极开展美育教学改革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研究生全面发展需求和当前美育课程开设现状,根据全校研究生美育调研问卷结果按需布局,丰富美育课程资源:从现有课程中遴选出28门,新建11门,推荐MOOC、智慧树等平台课程48门,涵盖了影视、戏剧、美学、音乐、绘画、书法、雕塑、艺术史、心理学等艺术的诸多细分领域,帮助研究生学到真正感兴趣的内容。2022年秋季学期,共有3671名研究生报名参与了5386门次的美育课程。学校今后将持续开展新课孵化培育工作,开设更多学生感兴趣的课程。

人文学院音乐教育中心梁睿老师讲授的“古琴演奏实践”深受学生欢迎。来自法学院的博一新生韩欣悦说:“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美育课程是寓情于理、以情动人、陶冶情操的课程。作为博士研究生,高强度的科研工作使我常常生活在繁忙和焦虑中。美育课程的学习使我的性情得以怡养,在快节奏的学业中获得了放松,也捡起了无暇顾及的兴趣爱好。在古琴演奏课程中,我系统地学习了乐理知识,了解到乐曲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提高了我的审美能力,更有助于促进我的身心健康,帮助我实现全面发展。”

能动学院博一新生贾乐凡说:“古琴作为中国传统弦乐器,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梁老师从古琴的文化发展历程与初级演奏技巧出发,循循善诱,言传身教,带我们走进了韵味无穷的古琴艺术殿堂。在短短32学时的课程中,我了解到古琴制造与保养的基础知识,学会了古琴的基本乐理与赏析方法,掌握了古琴演奏的基本指法。在严肃紧张的科研之余加强了艺术修养,启发了创新思维。参加“古琴演奏实践”美育课程,让我们在聆听古琴演奏时塑造了美好心灵,在领略中华经典时筑牢了文化自信。”参与课程学习的研究生一致认为,校园生活不应只有枯燥的学习,更应向美而行,而美育课程正提供了追求美的前进方向与探索美的行动指南。

从已有课程中遴选出的“浮雕语言研究”也饱受好评。在艺术系教师苗祥瑞的指导下,研究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课件,学习了浮雕艺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操方法。课程将“弘扬践行西迁精神,争做西迁新传人”作为创作主线,将美育过程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鼓励学生以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于历史细节中探寻、于浮雕作品上展现初心使命。

音乐教育中心文茹老师讲授的“钢琴演奏艺术与审美”专为零基础的初学者设置。电信学部的研一新生张宇琛说:“钢琴课让我切身感受到学校对美育教育的重视,感谢学校能提供这一机会,让我接触到陌生但有趣的艺术领域。”电信学部博一新生杨雨龙感慨:“希望未来不仅在兴庆校区,各校区都能配齐器材设施,让更多感兴趣的同学有条件接触钢琴艺术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胜睿同学谈及修习钢琴课的感受时说:“在体美劳选课系统看到钢琴课的时候很意外、很惊喜。我对钢琴一直很感兴趣,却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学习,这次看到后就毫不犹豫地选课了。钢琴教室的条件很好,一人一台琴,文老师温柔负责,对我们这些零基础的学生几乎是手把手教。经过半个学期的钢琴课学习,我学会了钢琴演奏的坐姿、手形,能弹出一些简单的曲子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逐渐体会到要把琴弹好并非易事,它比我想像中要困难许多。这与科研异曲同工,而我相信只要有坚实的付出,就会有丰美的回报。”化学学院周昊天激动地说:“本科时钢琴课一课难求,到研究生阶段正好有完成美育课程的要求,我十分幸运地选到了。虽然钢琴学起来挺有难度,但文茹老师教得很细致也很有耐心,希望自己今后也能坚持学下去。”

这一份份雀跃真挚的学习热情也深深影响着授课教师们。教师们纷纷表示,研究生有着非常强烈的学习意愿与动力,对美育课程的关注和投入远超想象。后续课程设置将进一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建设整合上持续发力,开出更多、更好的美育类课程以满足选课需求。

第二课堂:采集学习,多彩活动,以美育人,化美启智

“第二课堂”提供了包括艺术赏析、主题讲座、实践活动、专业竞赛在内的丰富、多元的美育实践资源,指导研究生结合个人兴趣与需求,通过采集式学习,利用“第二课堂”实践教化的体验功能做好与“第一课堂”的有效衔接。研究生在网络平台学习音乐、摄影类课程,观看器乐、戏曲、舞蹈等艺术视频。在严格遵守防疫管理规定的前提下,筹备“中华之声”合唱比赛和迎新晚会,开展“新港杯”辩论赛与金秋外语节。还有部分研究生自主制定美育研修项目,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秦腔博物馆、工程博物馆,感受校史文化、秦腔文化和科技文化的魅力。

国庆假期,各学院先后组织新生在教室集中观看“大先生”系列话剧,使钱学森、彭康等9位“大先生”的故事深入人心,让“国之大者”的精神、“为国为民”的信仰沁浸于整个校园。为期一周的展演活动,线上点击量近2万次。让交大百年历史“活”起来,让学生青春岁月“燃”起来,这正是美育活动与校情校史的生动结合。电信学部的马凯表示,观看“大先生”话剧是一场与时代的对话,更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在原创话剧《师者·黄席椿》中,“国家为重,事业为重,淡泊名利”是黄席椿教授一生的信念,“不服老,要学习到老,钻研到老”更是他孜孜以求、终身深耕于学术研究的执着。高山仰止,俯身自省。这些“大先生”的家国情怀和事业追求,当是吾辈西迁新传人奋勇砥砺、无畏前行的精神引领。

学期初,在团委和研工部的统筹策划下,第三十八届研究生“中华之声”合唱比赛拉开序幕。九月中旬开始,各学院陆续组建队伍,从“峥嵘岁月”和“青春未来”两个篇章的参赛曲库中选定曲目,练起合唱,排起舞蹈,喊起口号。“一首婉转抒情的《如愿》,表达出对勤奋创业以创造美好生活的父辈们的诚挚敬意;一首激昂澎湃的《时代号子》,唱出了对劳动者于新时代奋发拼搏的真切礼赞。参加‘中华之声’的排练活动,为广大研究生在学业之余增添了不一样的乐趣。”人居学院的姚沛如说道。

校园里既有长歌如虹,也少不了“唇枪舌剑”。11月11日晚七点,围绕辩题“当代社会,让生活变快/变慢更可取”展开的深刻讨论,拉开了第四届研究生学术辩论赛的序幕。本次辩论赛吸引了来自机械、电气等10余个学院的40多支队伍参赛。在人生理想、社会热点与国际视野等主题辩论中,展现了不同学科的别样风采,涌现出思维碰撞的激烈火花。电气学院辩论队队长王子昂谈道:“辩论赛既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更拓宽了专业领域外的认知边界,强化了研究生的逻辑思辩能力,对学业、职业发展都大有助益。”观众们纷纷表示,双方辩手的激烈交锋不止于一场视听盛宴,更引发出自己对辩题的深刻思考,提醒自己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从多方面思考问题。

学校高水平艺术团是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是参与各类校园文艺活动的主要群体。新学期伊始,民乐团、交响乐团、合唱团、舞蹈团、话剧团、曲艺社、音乐社等高水平艺术团补充了不少“新鲜血液”。研究生新生们个个“身怀绝技”,主动加入到社团的日常排练和演出中去。从声乐团的“新港好声音”到话剧团的“经典剧本阅读会”,从器乐团的“乐器沙龙”到舞蹈团的“每周一舞”,艺术类社团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让“转角遇到美”成为校园的常态。

近日,由中国教育部、俄罗斯联邦科学与高等教育部指导的“2022中俄大学生艺术联欢节”颁奖典礼及展演活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举办。高水平艺术团报送的舞蹈节目《只此青绿》获得金奖、合唱节目《山楂树》获优秀奖。校团委在兴庆、创新港校区设置线下分会场,组织学生现场观演。研究生在观看后表示,在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之际,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向世界青年展示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身为交大人既感自豪,也深知责任在肩,更要努力践行校训,为世界之光。

丰富多彩的美育教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充分彰显出研究生群体对美育教育的热情和期待。“提高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养、追求科学的艺术性、提升人格魅力”的浓厚氛围正在逐渐形成。广大研究生群体在研修过程中更加追求“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在亲身实践中体悟美的“千姿百态”。

学校还将持续深化研究生美育育人工作内涵,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大力建设底蕴深厚、开放包容、创新活跃的校园美育氛围,引导研究生养成审美意识、提升审美追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懈奋斗。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