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收到一封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来信,信中说:“近期我们拟收藏贵校王金超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获得的一系列荣誉物品,其中在四保临江战斗中获得的大功奖章等尤为珍贵……我们需要对王金超同志人事档案中在部队期间的原始立功事迹等材料进行深入研究,望贵单位给予帮助和支持。”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光辉历史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要阵地。在对解放战争时期相关史料的研究整理中,军事博物馆发现了王金超曾经荣获大功的线索,遂来信欲收藏其军功章等革命文物,对王金超的革命事迹进行深入研究。
对于这封来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度重视。但是王金超已经去世26年,他在世时很少提起自己在战争年代的经历,学校基本没人了解他荣立战功的事迹。对此,王金超的三个女儿也深感惊讶,她们只知道父亲1940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却不知道父亲是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更不清楚大功奖章的来历。
“那枚奖章,父亲有时会拿出来轻轻抚摸。当我们问时,他只说是一枚军功章。我们问是不是打仗获得的,父亲回答是的,却从没给我们讲过这枚奖章的分量和背后的故事。”王金超的女儿回忆说,父亲很少给她们讲战争年代的事情,只是将各种奖章、证书、军衔等荣誉物品珍藏在一个纸盒里,放在家里的书架上。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协助下,通过查找资料、翻阅档案等多种方式,三姐妹终于搞清楚了父亲一生参与的主要战斗,尤其是通过这枚大功奖章,揭开了父亲王金超参加四保临江战役的瓮圈岭围歼战并立了大功的往事。
四保临江是解放战争中的著名战役。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战士顶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在为时108天的艰苦战斗中,四次击退国民党军对临江的进犯。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使我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东北战场即将开始的全面大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加速全国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金超当时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第7师第19团作战股长。19团是四保临江战役的主力团之一。
1947年4月2日,国民党军第四次进犯南满根据地。4月3日拂晓时分,王金超前去察看战情,发现有大量敌军隐蔽在山沟里。情况紧急,他来不及请示,果断率领19团3营9连赶至瓮圈岭,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堵住沟口,防止敌人偷袭或逃窜。
战斗打响后,由于天气极其寒冷,9连机枪的撞针都被冻住了,王金超就组织战士们向敌人扔手榴弹,顽强阻击。
齐腰深的积雪阻碍了敌人的进攻,寒冷的天气也让敌军的武器装备无法发挥作用,加上茂密的森林掩护,敌军不知我军虚实,寒冷难耐,士气十分低落。此时,王金超发起政治攻势,向敌军喊话,展开心理战。敌军见无法突围,顿时乱了阵脚,纷纷投降。
瓮圈岭围歼战中,王金超带领100多人,俘获国民党军162团3000余人,缴获各种炮50余门、各种枪支数千支,我军无一人伤亡。
战后,9连荣获师部通令嘉奖,授予奖旗一面,记集体特等功一次。王金超荣立辽东军区(兵团级)大功,获颁大功奖章。
根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保存的王金超人事档案记载:
1955年,王金超被授予中校军衔;
1957年,王金超被授予三级独立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
1960年,王金超晋升上校军衔;
1961年,41岁的王金超从第40军118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四系主任;
1978年至1982年,王金超担任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副院长;
在西电工作了整整21年后,1982年,王金超离休。
在整理档案资料时发现,1938年,王金超18岁,在山东参加革命,之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从山东到东北,转战大半个中国到海南岛,1952年又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王金超一生中参与各种战斗120余场,无数次冒着枪林弹雨英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左耳也在战斗中被炸聋。
“作为一名有近60年党龄的老英雄、老党员,王金超深藏功名,一生低调,淡泊名利。在部队,他舍生忘死,屡立战功;来到学校,他忘我奉献,为国育才,直至去世前两天,还在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他一辈子对党忠诚,为国奉献,坚守初心,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不负使命、不改本色的高贵品质。他的感人事迹是我们学校的宝贵财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张新亮表示,作为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定赓续红色血脉,以王金超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接续奋斗。
王金超的大女儿王鲜凯说:“我们将把这些铭刻着父亲一生战斗荣耀的军功章和证书,无偿捐献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希望父辈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人,让大家知晓新中国成立的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本报记者 吕扬)
来源:陕西日报2023年7月2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