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巩固拓展“三全育人”成果,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以“航天总师领航、航天精神铸魂、航天文化浸润”为育人理念,在前期“航天金课”系列讲座的基础上,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的指导帮助下,协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际交流中心航天人才教育培训部,建设形成《空间科技前沿与实践》课程。
10月9日下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究员、国家首颗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工程总设计师江帆以《中国梦 航天梦》为题讲授《空间科技前沿与实践》首期课程,此次课程也是学校“大师总师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来自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丁香书院的400余名学子共同聆听了这场“航天思政金课”。活动由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伟主持。
江帆总师用爱国主义和航天“三大精神”为主线贯穿整堂课程的讲授,从筑梦、追梦、圆梦和立梦四个阶段介绍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的艰辛历程及取得的辉煌成就。他从中国航天“弹、箭、星、船、器”五个方面,向同学们讲述了一系列航天工程的技术路径,他谈到,每一项空间科学任务都是非重复性的,都必须研制出创新型有效载荷和原创型探测方案。他强调,进入21世纪,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爆发之际,空间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进入跨越式突破重要时期还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挑战,比如深空探测、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如何突破无人区,在未知领域敢想敢做,在颠覆性技术领域探索是值得我们一代一代航天人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课堂上,通过钱学森、庄逢甘、梁思礼等老一辈航天人满怀报国初心、献身祖国航天事业的感人故事,江帆总师讲述了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引出了“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强大是自强的根本”“发展要靠自己,热爱祖国是自立的动力”“领跑需要实力,科技进步是超越的基础”三个重要启示。
“人的一生,能够有幸投身到党和国家重视、人民期待的事业中,能够亲身承担起中国航天的艰巨使命,能够亲历开创航天事业的美好未来,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课程最后,江帆总师勉励青年学子要怀抱远大理想,抓住现在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勤奋学习,不断提升本领,为加入航天事业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钱学森班的金荣杏同学在课程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去,在与江帆总师的交谈中表示:“自己曾在高中母校北京市八一中学听过江帆总师的报告,当时听完后热血沸腾,然而对于如何将这种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却有些茫然,今天在西电再次听到江帆总师的授课感到非常激动,曾经在课堂上学到的科学原理变得更加具象化,现在对于自己的人生选择也有了更加明晰的规划,选择进入钱学森班学习的初衷就是为了投身航天强国建设,希望将来我能把我的所学奉献给我的祖国,将我的青春融入祖国的航天事业!”
据悉,《空间科技前沿与实践》课程由来自航天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院士、总师及知名专家进行讲授,为青年学子解读航天技术发展态势,探讨空间科学前沿进展,激发学子报国情怀,为投身航天强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建设“航天金课”育人品牌,通过“大师总师进校园”报告会、航天专家面对面、航天院所实践教育、航天科普公开课等形式多样的课程学习和科技文化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将个人成长、个人梦想融入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事业,形成了富有创造性、特色性,具有较强示范辐射作用的精品思政项目和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先后获批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三全育人”试点院系、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授课人简介:
江帆,研究员。国家首颗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澳门科学卫星“澳科一号”等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航天电子基础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任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技术首席专家,国家“863项目”航空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