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这句话曾经激励了我很久,怀揣信念与理想,我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张文轩说道。
在2022-2023学年优秀学生标兵的评选中,张文轩成功当选。她是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崇实书院、新媒体001班学生,三年总学业成绩、综合成绩位列专业第一,获得“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大赛全国金奖等各级表彰和奖励40余项,担任班长三年,带领班级取得多项荣誉,所在宿舍获评校级“文明标兵宿舍”,参与教育部中国学生资助公众号运营工作等多项专业实践活动。大学三年以来,她以专业学习为基,在学术科研、各类竞赛和社会实践中均有所斩获。
青衿之志圆梦交大
三年在西安的高中生活,让张文轩在高中时期就将交大作为自己的目标。“高中的时候,我曾来过交大很多次,漫步在古朴、典雅的校园中,看着莘莘学子朝气蓬勃的身影,让我对这所大学心生向往。”高考后,张文轩更深一步了解了交大“书院+学院”双院制协同育人,以及文科试验班的大类培养方案,“高考后的我还在多个专业徘徊,对传媒、法学、社会学都有一定兴趣,文科试验班的培养模式让我得以在各学院开设的精品课程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交大给予了我充足的探索时间以及学习资源,让我找到了我真心热爱的方向。”
三年来,张文轩早已把交大当成了自己的家,“从迈入交大的那一刻起,迎接我的是数不清的关怀与帮助,从学院到书院,从学习到生活,交大的平台让我有机会不受束缚、安心坚定地专注学习、发现自我,回头看,高中时期的我真的是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学业为基规划先行
张文轩总学业成绩、综合成绩均专业第一,辅修会计学双学位,参与两项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入选传播学国际学术会议,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张文轩有着自己的学习计划。
“高中的学习就像一条明确的赛道,我们明确知道脚下的路,只需奋力奔跑,而大学的学习是一片旷野,你需要先明确自己的路径,再在探索中不断前行,所以大学阶段需要我们更积极地规划和更主动地学习。”张文轩如是说,在明确自身发展道路的过程中,要积极向学长学姐请教,也要大胆试错,“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法”。为了更多元地拓展自己的知识,张文轩辅修了会计学双学位,作为她未来学业和职业规划的一部分,“入学时,我了解到学校的ACCA双学位项目,虽然当时我还没有明确自己的专业选择,但复合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从大一开始辅修也可以让我拥有更扎实和充分的专业知识。”
两个学位的学习,给张文轩的时间规划造成了不小压力。“刚进大学的时候,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也比较喜欢在宿舍学习,那个时候感觉事情多如乱麻,专业学习、班级事务、社团工作扑面而来,每天很晚才能睡觉。”生活的忙碌并没有影响张文轩的信心,在压力中张文轩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抓住碎片时间、营造学习氛围对我而言是比较有效的,我经常会在课程间隙和结束后直接去图书馆,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上下课路程上花费的时间,在所有人都在埋头刻苦的环境中,也更容易保持长时间的专注。”
此外,学业导师制度给予了张文轩很大帮助,“我特别幸运地遇见了我的学业导师刘婵君老师,在了解到交大的学业导师制度后,我在入学初就积极与老师沟通,老师为我详细地答疑解惑,并与我共同规划适合我的发展路径,为我三年的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竞赛实践合作共赢
张文轩曾获得“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大赛全国金奖等各级表彰和奖励40余项,在各类竞赛中获得佳绩。“竞赛是将自身所学展示并获得评判的过程,也是快速提高自身能力的途径,交大丰富的学科构成也让我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其他专业优秀的同学,并和他们一同组队奋斗。”在创业类比赛中,张文轩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团队中贡献力量,“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坚实的技术壁垒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有了技术后,如何讲好企业的故事,如果讲好技术突破之路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备赛过程中,张文轩深刻感受到多学科交融的魅力,“当时我是团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学长学姐们来自能动、电气、金禾、法学等多个专业,大家集思广益,在理性严谨与创意发散的碰撞中不断完善我们的项目,整个过程非常有成就感。”
无论是竞赛还是实践,张文轩都在用行动拓展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本领,张文轩曾参与教育部中国学生资助公众号运营工作,西安交大党委宣传部“一线之声”融媒体栏目工作以及招生主题宣传片拍摄,“网络与新媒体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新兴交叉专业有着较强的实践性,这促使我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我。”
“实践可以让我们更真切的理解社会,将论文真正写在祖国大地上。”张文轩始终铭记使命,以脚步丈量,以温情传播,疫情期间,张文轩关注到新冠康复者的社会回归问题,从政策文件、媒体报道、社会舆论等多方面收集资料、开展研究,相关学术作品也入选了传播学国际学术会议。明年,张文轩将从西安交大毕业,继续自己的求学之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传媒人责无旁贷的使命,更是我在交大三年多的求学时光中坚定不移的目标,未来我将继续用笔尖和镜头讲述我眼中的中国故事,为展现更加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