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先锋家园 > 院系动态 >

资源学院成功举办“虹”学讲堂第七十一讲

2017-10-14 20:25  先锋家园

2017年10月11日上午9:00,由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主办,资源学院承办,研究生科协协办的“虹”学讲堂第71讲在长安大学校本部东院教学区图书馆一楼伯声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陈华勇研究员做了题为“矿床学研究:现状及未来”和“东天山古弧盆体系成矿理论新进展”的学术报告。资源学院副院长焦建刚、姜常义教授、钱壮志教授以及来自各学院的100余名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此次讲座由资源学院副院长焦建刚主持。

焦建刚副院长主持讲座

首先,陈华勇研究员从矿床学的学科使命与研究方法出发,强调矿床学是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地质学科,应注重多尺度多学科研究。以澳大利亚国家自然基金委矿床学科研究优秀中心(CODES)为例,从结构、经费、方向、论文、项目等方面剖析了国内外矿床学的研究侧重点与研究现状。

短暂的休息后,陈华勇研究员又进行了第二个报告。陈华勇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依托国家973项目“新疆北部古弧盆体系”(2014-2018)开展了许多工作,此次报告他主要就东天山斑岩铜矿复合成矿模式(新疆土屋-延东铜矿成矿机制)及东天山盆地闭合过程铁铜金成矿模式(新疆黑尖山铁铜金矿床成矿机制)从问题的提出到研究的新突破进行了详细讲解。由于东天山是中亚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弧盆体系十分发育:盆地闭合过程显著,故适合进行古弧盆体系成矿机制前沿性研究。陈华勇研究员及其团队以传统矿物薄片鉴定为主,结合主微量测试、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阴极发光图像和特征同位素测试等分析结果,得出了两个矿床的成矿期次。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东天山古弧盆体系成矿特色,指出东天山古弧盆体系多期成矿特征十分明显;盆地闭合过程有利于陆缘弧IOCG型铁铜矿床形成。

报告结束后,同学老师与陈华勇研究员进行了讨论。报告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同学们认真聆听,受益匪浅。

陈华勇研究员进行报告

会场情况

供稿:秦嘉琛 供图:陈俊生 审稿:邹东晓

网络编辑:吴悦昊 责任编辑:荆琳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