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先锋家园 > 院系动态 >

机械学院: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精准扶贫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2016-07-20 11:12  先锋家园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和《长安大学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精准资助专项行动计划》,加大对农村建档立卡学生的精准资助力度,促进建档立卡学生的健康成长,2016年7月9日至2016年7月13日,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精准”家访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冯迪和队长刘桂悬的带领下分别前往西安、镇安、旬阳、蓝田、咸阳和铜川等县(市、区)进行“精准”家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家访前,队长及队员就家访对象的选择、家访内容和目标进行了精心准备,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业落后、心理状态不佳、孤儿及单亲家庭等几类学生。在家访过程中,了解贫困学生家庭的生活,与贫困学生和家长沟通感情,宣传学校建档立卡和勤工助学等政策,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去温暖和爱心。

在走访镇安县木元村的一位2015级学生的家庭时,由于山路崎岖颠簸,车辆无法行进,队长及队员步行一个多小时后才来到该同学家中。该同学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还住在二十几年前的土房中,房屋随时都有塌方的危险。当时家中只有该同学的母亲和爷爷,老人见到来访的师生非常激动,饱含着泪水紧紧地握住家访老师的手。队员们了解到,该同学的父亲去年刚刚因病去世,家里为了给父亲治病欠了一大笔债,母亲去年因阑尾手术失败导致肠粘连也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一直在家务农,同时还要照顾多病缠身、行动不便的爷爷,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家访老师向学生家人介绍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仔细地讲解了学校建档立卡、勤工助学等资助政策。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家庭对于学校资助体系的意见和建议,短暂的家访让所有人的内心久久都不能恢复平静。

在走访旬阳县剥鹿沟村的一位2014级学生的家庭时,虽然驱车前往,但行进路上山路险峻,车辆在不断晃动的吊桥上行驶,只要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葬送在荒山野岭。车辆在山路中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大家又下车徒步行进了近半个小时才到达该同学家。该同学自幼父母相继因病去世之后,就寄宿在姑姑家里。经了解,该同学每次回家的途中,包车只能开到山脚下,自己需要再徒步行走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达姑姑家。我们在跟该同学一起上山的时候,发现他喜欢一言不发地沿着陡峭的山崖边上行走。我们到达该生家里后,他的爷爷、奶奶、姑姑、姑父、妹妹接待了我们。队员们了解到,该同学姑父一个人打工养活着家里面六个人。因为家庭原因,该生从小性格非常内向,不愿意讲话,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呆着。家访团队队员向该生分享了各自的“出丑”的经历和体会,鼓励该生从一个人的世界中走出来,在步入社会之前尽可能地锻炼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漫长的家访之路让团队成员感受到偏远山村学生的成长艰辛和现实生活中的“过山车”。

在与木元村委会支部书记访谈时,我们发现他对建档立卡学生家庭情况了如指掌,使我们感受到国家“精准资助”政策已落到基层实处;在与旬阳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交流时,他们从健康脱贫政策、教育脱贫政策、创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政策为着力点,为我们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讲解,使我们感受到基层扶贫干部是那样的平易近人;在与汉滨区扶贫办社会管理股股长交谈时,她从建档立卡生资格认定、建档立卡生资助、建档立卡生就业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细致地介绍,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地方扶贫干部是那样的尽职尽责。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了经济方面的需求,还需要什么?我们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通过走访,我们对于学生家庭状况及当地经济状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从而为贫困同学制定科学的资助政策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同时,家访暑期社会实践也是对受访学生奉献爱心、对随访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希望更多学生的家庭了解当地、学校的资助政策,希望更多的学生在步入校园的时候就感受到学校、学院的温暖。很多学生家庭在我们离开时的淳朴感谢和久久不愿松开的握手,都让我们感受到做好家访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重大!

虽然,这次家访暑期社会实践我们才第一年开始进行,各项工作我们还不太熟悉。但是,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们希望利用暑假期间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中走访,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起感受生活,尽我们所能为他们献出一片爱心,与这些兄弟姐妹建立起一帮一结对子的关系,经常了解同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和院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发展型资助工作。在走访家庭的同时,对当地的政府部门进行调研,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生活水平情况和脱贫攻坚政策等,从而为学校资助政策建言献策,使建档立卡学子顺利完成学业。

(工程机械学院暑期“家访”社会实践队)

(我院师生深入木元村村委会调研建档立卡政策)

(我院师生与受访学生家庭交流)

(我院学生深入扶贫办调研建档立卡政策)

(机械学院供稿、供图)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