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飞 贺彤
过去五年,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65.2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2倍;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2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11.6%;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排名中由2015年的第15位升至2019年的第11位,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时期,汉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千方百计夯实“六稳”基础、守住“六保”底线,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为高质量建设陕西强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交出了一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聚焦追赶超越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该区紧扣发展为第一要务,在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功夫,有序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三次产业比由7.4:44.2:48.4调整为4.9:37.7:57.4,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区域经济迈上新台阶。
工业经济量质齐升。高新技术企业达3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6户,规上企业达118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汉中高新区在省级高新区发展评价中连续两年综合排名第一。
第三产业活力增强。吾悦广场等20个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褒河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山河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兴汉胜境、天台国家森林公园成功创建为国家4A和3A级景区。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粮油生产连获丰收,高效农业占比达41%,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66.2%;省市级农业园区达1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2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30家,认定家庭农场356家。 坚持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展现新风貌
持续推进城市建设,兴汉新区、滨江新区强势崛起,城东片区综合开发有序推进,65个棚户区和5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实施,西成高铁投入运营、宝巴高速汉中段建成通车,中心城区一环内“断头路”基本打通,汉江综合整治防洪工程建成投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全力加快乡村建设,铺镇产城融合不断深入,武乡镇街区、园区、景区“三区”建设初见成效,河东店镇一二三产融合步伐加快,其他各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明显加强;实施农村改厕5.7万户,建成杨家山等美丽乡村24个,狮子、吴庄、花果村分别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全力克难攻坚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
该区在推进制度创新上狠下功夫、在推进改革试点上加大力度、在创造先进经验上持续发力,有序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市场主体突破5.8万户,连续两年营商环境监测评价位列全市第一;高新区体制机制、城管综合执法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财税体制、农村产权制度等改革全面落实,国企国资、投融资改革稳步推进,医疗纠纷调赔机制、“网格化+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等自主创新改革有序铺开,行政审批“五减三加”、红星村“三变”改革受到省市肯定,深化改革取得一系列新成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健全服务体系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平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11592户35753人实现脱贫、5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5.3%降为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优良天数连创新高,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汉江、褒河出境水质稳定达标。教育基础设施持续强化,新建学校13所,实施学校改造提升项目500余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消除“超大班额”。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实现基层中医馆、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同时,汉中路办事处荣获全国“智慧健康养生应用试点示范街道”称号,全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社会大局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