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汉滨:融合发展激发产业动能

2021-03-14 21:01  安康日报

通讯员 张承喜 周濬

走进汉滨区五里工业集中区悠源食品公司魔芋加工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加工魔芋食品。原本1公斤只卖七八元的鲜魔芋在这里加工后售价可达80多元。而在汉滨区坝河镇伍湾村秦巴老崔粉条厂,采用当地红薯加工的粉条也是供不应求。

从甘蔗种植到蜜蔗酒生产线、从油茶种植到茶油生产线、从辣椒种植到辣椒酱生产线、从黄花菜种植到黄花菜生产线汉滨区把产业链不断拉长。

农业大区如何向农业强区飞跃?汉滨区的回答是延伸产业链条,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向农产品加工和销售要效益。过去,汉滨区农产品主要是卖原字号、初制产品,存在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近年来,汉滨区通过加大投入、严化标准、打造品牌战略等方式,大幅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制成品身价大幅提升。依托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和五里工业集中区的产业集群优势,汉滨区按照龙头企业入工业集中区、加工基地入农业园区、销售终端入安康城区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该区大力推进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集中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该区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20个,其中省级8个、市级83个,农业园区实现年产值21.67亿元;到2025年,将建成产值过亿元的园区4个,产值过2000万元的园区40个,市级以上园区100个,其中航母型园区30个以上。

汉滨区还聚焦绿色+科技, 释放可持续发展持久动能。收了核桃摘猕猴桃,摘了猕猴桃挖魔芋,挖了魔芋割蜂蜜,现在的这片山地就像绿色银行一样,一年四季都能取钱。中原镇马坪社区村民黄毕艳笑着说。位于汉滨区北山片区的中原镇大力发展绿色立体经济,既有效利用了山地空间,又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肩负生态和发展双重压力的汉滨区,全力践行两山理论,培育绿色动能,使绿色、生态成为产业发展的鲜明注脚。

该区不断加大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应用,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园区农作物配方施肥率达100%。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9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6%以上。

农产品的产量越来越高,排放的污染物越来越少,绿色的底色越来越亮。该区双品一标农产品15个;瀛湖枇杷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汉滨绿茶、汉滨红茶、汉滨香菇、汉滨大米、汉滨辣椒、汉滨猕猴桃6种农产品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新建设施蔬菜大棚采用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等物联网技术,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产业持续发展,关键在如何让群众抵御风险,增收获益。为此,汉滨区不断在机制上下功夫。该区健全资金投入及奖励机制,累计使用涉农资金近21亿元用于产业发展。每个贫困村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和互助资金协会,同时,出台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贫益贫经营主体,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带贫效果等分类给予奖补。

汉滨区健全产业技术服务及培训机制,加快提升农民的产业发展能力,共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3850名,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实训基地,分产业、分层次、分岗位培训贫困群众3万余人。

同时,该区健全产销衔接机制,大力推广订单式产业扶贫模式,10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均与贫困群众签订订单。健全农产品定向直通机制,实现线上购买与线下流通的无缝衔接。据统计,通过政企携手、电商赋能、社会参与等方式,汉滨区去年累计实现消费额3.43亿元。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