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边最早建立的一支红军,它创建了以耀县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3年5月,国民党军队“围剿”照金根据地。时任北方局特派员和中共陕西省书记的杜衡,兼任红二十六军政委和该军唯一的主力——红42师第2团政委,执行王明“左”倾错误,提出部队南下到渭华一带创建新根据地。
不顾军参谋长刘志丹等人的强烈反对,5月29日,杜衡率军部和红第2团从照金北梁出发,经淳化、三原、高陵、临潼等地,准备进入蓝(田)、商(县)、洛(南)、华(县)四县边境。沿途屡遭国民党和地方民团袭击,杜衡借口回省委汇报工作离开部队,汪锋代理红二十六军政委和红2团政委。
7月10日,红2团党委在蓝田张家坪召开扩大会议,讨论行动计划,准备向柞水县方向转移时,国民党唐嗣桐旅、渭南韩世本警备师在当地民团配合下包围了红军驻地。军领导立即组织突围,红2团团长王世泰率步兵第2连和其他连队百余人抢占北面山头,掩护部队突围。刘志丹、汪锋各带近百人,分别向西、向南突围,进入商县牧护关和蓝田葛牌地区。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红军遭受很大损失,被迫撤退。
王世泰团长率第2连连长吴岱峰、指导员高锦纯等近百人,沿大台子等地进入洛南县两岔河、商县铁炉子一带以及华县岭南一带,期间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吴岱峰仍任连长,高锦纯任指导员,其余人员由杨文谟负责,直属团部领导,主要活动于两岔河及华县岭南等地,积极宣传红军主张,开展群众工作。一边寻找刘志丹、汪锋,一边集中部队,隐蔽斗争,准备返回照金根据地。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王世泰同吴岱峰、高锦纯等商议,决定埋枪转移,八月下旬,把多余的步枪枪身与枪栓分开埋在东涧峪岭上,部队分散出山。后王世泰一行在两岔河东约80里的石头峪后沟台子巧遇刘志丹,全体人员经过分析,认为汪锋突围方向与大家相背,一时恐怕难以找到,汪锋是当地人,对地理熟悉,可以脱离危险。在华县地下党掩护下,刘志丹、王世泰等化装后巧渡渭河,于1933年10月4日到达耀县照金薛家寨。至此,红二十六军主要领导人胜利返回。
汪锋带领部队一直向南突围,多次与地方民团遭遇,伤亡很大,汪锋负伤,在群众掩护下,留在当地养伤,其余红军战士打扮成农民分散出山,也返回照金根据地。
红二十六军从1933年6月上旬进入商洛地区,转战于商县、洛南沿秦岭一带,于8月底离开,历时两个半月。活动区域虽只在商县和洛南东西80里、南北40里的12个村的范围内,但影响却大大超出了这一范围,红二十六军的艰苦顽强斗争精神深深地留在了当地人民心中。(中共商洛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