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陕西省气象局获悉,4月1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并向全省下发了《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形成组织完善、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人工影响天气精细化服务保障能力较“十三五”明显提升,人工增雨(雪)作业影响面积达到18万平方公里以上,人工防雹作业保护面积达到5万平方公里以上。到2035年,全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服务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意见》提出要加强云水资源监测。优化人工影响天气重点作业区域气象监测站网布局,补充云雷达、微波辐射计、无人机、智能气象站等探测设备,提升卫星综合监测应用能力,构建监测精密、技术先进的“天基—空基—地基”云水资源立体探测系统。提升空地立体作业能力。建设西安高性能增雨飞机作业基地,提升榆林增雨飞机性能,完善全省飞机作业体系。实施秦岭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试验基地和水源涵养工程建设。建设陕北、关中、陕南地面作业保障中心,加快建设物联网智能作业站点,提升地面作业装备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要完善科学作业指挥体系。建设省、市、县三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平台,充分发挥国家人工影响天气数值预报系统作用,融合运用卫星遥感、飞机探测、地面观测数据,提升增雨(雪)作业、冰雹防御、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等科学指挥应用能力。建设智慧型人工影响天气一体化业务系统,提高作业条件预报准确率和作业指挥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