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记者 赵杨博
近日,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公布了2020年“全国生态文化村”名单,铜川市王益区王益街道军台岭村入选。
一个曾被十里八乡戏称“嫁女子绝不嫁到那里去”的贫穷落后村,怎么能入选2020年“全国生态文化村”?“逆袭的关键还真就在‘差距’二字!”军台岭村驻村干部高金年带领记者来到村里的一处文化广场,指着一面“十年大变革”文化牌说“,您瞧,很久不来军台岭村的人,要是来一趟,也会惊叹‘军台岭咋会有这么大变化’!从落后村到富裕村,从破烂村到美丽乡村,正是因为我们痛定思痛,认清了差距,下了大力气,倒逼全村人行动起来,共建生态文明新家园。”
因地制宜,开展绿化亮化美化
4月15日,吃过早饭,78岁的军台岭村村民段如玺,像往常一样出门锻炼身体。土生土长于此,说起村上的点滴变化,老人很有发言权。
“过去住的是土窑洞,一到下雨,门前的土路满是泥泞,到别家串门聊天根本没法走。现在门前是水泥路,家里瓷砖铺地,灶房里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老人很是激动,“我现在没事儿就在村里走走转转,村路两旁的花花草草、行道树,看着就养眼。比照过去,这生活质量提高了好几倍!”
而在前些年,提及军台岭村,很多人只会从嘴里蹦出“荒山秃岭”四个字。高金年介绍,以前,村里年年栽树,年年不见树,其实花了很大成本,但并没有达到生态成效。“海拔高,选的树种可能不适应当地,也与村民生态保护意识比较淡薄有关。”
深刻反思后,军台岭村在村庄“绿化、亮化、美化”上下功夫,选取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红叶李、漆叶树、松柏等树种,主干道全部绿化。村上还将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建设了8处广场,争取每个村民小组的村民都能就近活动锻炼。
如今,漫步在村道上,两侧的文化墙画面生动有趣,内容接地气,层层叠叠的村舍诗意栖居,小孩在广场上欢快地荡秋千,穿着橙色制服的环卫工人守护着村庄的和谐美丽。
通过大力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军台岭村的村容村貌以及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从一味蛮干到用巧劲儿,军台岭村实现了华丽转身:先后被授予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旅游示范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铜川市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卷起裤腿,生态产业快发展
军台岭弥漫着“红色”的气息。
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军台岭发生了3次战斗,留下了诸多战斗遗迹。军台岭村党支部班子传承革命传统,穿上布鞋、卷起裤腿,以加快生态产业发展步伐为己任,为军台岭村的发展出谋划策,用实干实绩让党旗更加鲜红。
2017年,军台岭村被王益区列为“三变”改革试点村。村上以资源禀赋为依托,筹建了王益区红色军台岭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铜川军聚盛种植养殖有限公司、铜川岭创塬建筑劳务分包有限公司,进一步夯实了村集体经济,提升了村“两委”的带富能力和服务水平。
春日里,海拔1340多米的军台岭“绿”意盎然。这里高标准建设肉兔养殖基地,兔子呼吸着清新空气,喝的是山泉水;这里种植了120亩金银花,经过加工包装,250克就能卖到40元;苹果、鲜桃、蔬菜等各类农产品富了一方人……
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军台岭村开办了采石场,为铜川建设发展作出了贡献。随着过度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村上痛定思痛,关闭了采石场,谋求绿色发展道路。
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军台岭村在发展中为乡村建设注入文化内涵,让乡村更具魅力。
“村上有两棵皂角树,我们据此打造独特的情侣文化。去年七夕,区上在这里举办大型联谊交友活动,为小山村带来了人气。”高金年介绍。
在发展红色旅游上,村上有1.2公里的重走红军路路线,走在这条红军路路线上,可以看到战斗纪念碑遗址广场、3个碉堡等景点,这里现已成为铜川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照金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王益区党性教育基地。高金年说:“每天都有游客来这里探寻红色遗迹,仅清明节假期,每天就有50多批次游客前来。”
军台岭村规划打造民宿,建设观看日出和日落的观测点,以及5公里的生态步行道。“在军台岭,游客不仅能领略红色军台岭战斗历史,还能切身感受乡村的美丽变迁。”
文化大院,就建在村民家里
乡村的主角是村民,乡风文化的滋养为新时代村民提供文化自信、精神动力。
2019年,军台岭村创建了7个乡村文化大院,就建在村民家里。这些文化大院包括秧歌舞、锣鼓、广场舞等方面,通过让村里的文化能人牵头,为村里的文化爱好者搭建一个展示风采和沟通交流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走进梁平均家的书画艺术馆文化大院,一棵350年的古槐树格外挺拔,梁平均正给村里的几个孩子教书法。“我爱好书法绘画,小院里常有村民过来交流学习,特别到了寒暑假,还有很多孩子来这里学习书画知识。”梁平均说。
为进一步促进村民团结和谐、家庭和睦幸福,加强文明乡村建设,去年6月5日,军台岭村联合包村部门王益区税务局在村委会院内,开展2020年“好公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表彰大会。
“我家婆媳关系好,村里人都有目共睹。”获得十星级文明户的刘晓艳说,“既然拿了荣誉,就得好好做榜样,通过发挥自己小家的作用,带动村里的乡风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
(原载《陕西日报》2021年5月8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