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红军之乡”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2021-05-15 14:19  渭南日报

左图为中共核桃树乡党支部纪念碑。右图为川陕革命根据地核桃树乡党支部纪念馆内部。 本报记者 衡俊昌 摄

沿着蜿蜒的镇通路穿行在镇巴的大山中,峰回路转间,一个有着吉祥寓意地名的镇子——永乐,出现在一片山坳里。

“鹅毛大雪铺山路,红军路过核桃树。板栗核桃摆满桌,又推豆腐又把铺。”在位于该镇的核桃树乡党支部纪念馆内,记者见到了这首《红军路过核桃树》的歌词。

镇巴是著名的民歌之乡,历史悠久,现存的4000余首民歌是数千年来镇巴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作积累的宝贵财富。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镇巴孕育出大批红歌,丰富了镇巴民歌的形式内容,也见证了我党辉煌的历史。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七十三师二一七团从西乡县钟家沟经永乐镇天池寺到达核桃树街,并设立接待站,为进入四川的红军部队备饭和供水。

由于核桃树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的统治主要依靠本地乡绅地主。为帮助当地群众反抗压迫,壮大红色根据地,我党在接待站的基础上建立了核桃树乡苏维埃政府。1933年4月,中共赤北县委开始在核桃树乡村干部中发展党员,并建立中共赤北县长坪区委员会核桃树乡支部,有党员20多人,这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第一个红色党支部。

此后,我党还建立了童子团、运输队和游击队、赤卫军营。在乡党支部和乡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童子团为苏区站岗放哨,盘查行人;运输队为红军运送粮食、蔬菜和战利品;游击队、赤卫军配合红军打击进犯苏区的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大本团,参加了红军发起的空山坝战役,并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等活动。1935年2月,乡党支部和乡苏维埃政府干部调往赤北县,随红军参加了长征。

如今,中共核桃树乡党支部的纪念碑已经矗立在纪念馆外的小广场上。1991年,为了铭记历史,镇巴县人民政府于此地修建了纪念碑。时任二炮副司令员符先辉将军为其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永乐镇距离镇巴县城98公里,海拔较高、气温偏低,被称为镇巴的“小西藏”,偏远、高寒、缺水和穷苦一度成为了当地的代名词。虽然地名寓意好,但当地老一辈居民,都曾有一个时代印象——“迈不开的泥腿子和背不完的黄桶水”。

小镇也要争一流,偏远更需大作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镇利用“红军之乡”的优势,大力弘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三苦三特”革命老区精神,持续深化强党建促脱贫攻坚活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清零,累计减贫714户2414人,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当前,该镇安全饮水、电力入户、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已相继达标,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背水吃的历史,交通方面也实现了100%村民小组通水泥路。打通当地交通物流大动脉,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不但促进了川陕红色革命文化的宣传,也带动了“红色云上永乐”旅游业的发展,为山区群众铺就起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