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2021-05-31 09:09  铜川日报

编者按: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探索出了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为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报即日起推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举措和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的特色亮点报道,为党史学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

我市突出“小、准、实”办好群众事

本报记者 李由

今年以来,我市将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员初心使命的“试金石”,作为淬炼党员党性修养的“大熔炉”,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下茬立势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以为群众办实事的成效检验党史学习教育实效。目前,全市征集“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640余件,已完成212件,建立长效机制24项。

小处着眼,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我市坚持从最琐碎、最平常、最微小的事情做起,用情用力办好群众事,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温度、接地气、受欢迎。王益区青年路街道办以“永远跟党走、征集微心愿”为主题,制作微心愿征集卡,满足群众“微心愿”。建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帮助残障老人打扫卫生、缴纳电费、燃气费等,解决了群众的麻烦事。聚焦群众异地就医报销不便、来回奔波等困扰,我市开通异地药店刷卡购药和异地联网医院门诊直接结算,今年以来累计为5516名异地就医群众报销医疗费用8800余万元。

精准发力,着力破解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把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靶心。在中小学全面推行了放学后延时服务,解决了家长“四点半”的焦虑。目前,全市已开展学校27所,惠及学生1.9万人。聚焦群众讨薪难题,畅通维权渠道,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接待、一次性告知、一揽子解决”劳动维权服务,累计为143人追回工资226万元。针对群众反映的停车位不足问题,积极盘活城市闲置空间和场地,全年规划新增停车位1万个,群众停车变得不再“老大难”。

实字托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我市着力解决教育、住房等民生层面的突出问题,守好民生基本面。坚持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优先改造群众最需要、改造诉求最迫切的小区。积极争取各类补助资金2.39亿元,今年开工建设老旧小区119个,惠及居民约1.8万户。聚焦大班额、学位紧张问题,大力扩充公办教育资源,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5所,已开工26个,满足学生上学需求。

“热、快、实、活”让党史宣讲接地气

本报记者 袁欣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出台《党史专题宣讲工作方案》,组建市、县两级宣讲队伍,突出“热、快、实、活”,让对象化、分众化党史宣讲接地气、冒热气、带露珠,有力推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心入脑。目前,全市各级党委宣讲团集中组织开展党史专题宣讲170余场次,受众2.3万人次。

“菜单”宣讲,让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耀州区用活用好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把党史专题宣讲纳入“五耀实践育文明 党史故事百村行”主题实践活动菜单,整合平台资源,发挥“红孩儿”“草根”“银发初心”等党史专题宣讲展演队伍作用,在全区11个镇(街道)开展示范宣讲后,由各镇(街道)各部门各单位按需“点单”宣讲。

线上宣讲,让党史学习教育“快”起来。“学习强国”铜川学习平台开设“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照金”专栏,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铜川宣传”微信公众号开设“百年党史大家学”“百年党史大家颂”栏目,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新媒体平台均开设党史学习教育栏目,按下全市网上党史宣传宣讲快车键。印台区探索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方式,开设“红色歌曲”“党史知识天天学”等栏目,让百年党史“飞入寻常百姓家”。该区印台街道开展“歌颂共产党 唱响主旋律”红色快闪活动,在抖音平台发布党员接力唱红歌、讲述党史故事等短视频。

分众宣讲,让党史学习教育“实”起来。王益区组织专家学者、农技人才、党员干部走进全区26个村,开展“党史学习+农技培训”宣讲活动,让“党史课堂”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把“书本文字”变成“群众语言”,助力“三农”高质量发展。团市委深化“青春向党?奋斗强国”主题团日活动、“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青春微讲堂等10项活动,组建青年宣讲团,走进青少年当中,面对面开展党史宣传、宣讲分享活动,受益青少年3000余人次。

“讲习所”宣讲,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宜君县充分发挥128所“宜民讲习所”阵地作用,按照“一传一讲一电影”模式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

铜川照金干部学院:

“五个一批”构建党史学习教育阵地

本报记者 焦悦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铜川照金干部学院以研究革命历史、讲好革命故事为己任,充分发挥职能、师资、课程、平台等优势,倾力打造“五个一批”,即打造一批好师资、一批好课程、一批好教材、一批好声音、一批好成果,全力构建党史学习教育阵地。

打造一批好师资。坚持外引和内培相结合,先后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省委党校、高等院校等一批专家、教授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共筛选党史专家教授57名,涵盖培训课程专题166个,为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储备师资力量。

打造一批好课程。健全完善红色教育课程体系,加大红色教育分量。建立完善“1+3+N”课程体系,坚持把传承和弘扬照金精神作为立院根本宗旨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弘扬延安精神、照金精神作为“开班第一课”,将专题讲、现场悟、研讨学等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使红色教育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打造一批好教材。深入研究各个层级、行业领域党员干部通用党史知识框架,打造具有学院特点、充分满足教学布局需要和学员需要的系列党史教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精心编写了《照金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等院内教材。新近推出《中国共产党的逐梦之路与经验启示》等一批经过课堂检验的全新教材,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奠定基础。

打造一批好声音。选派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宣讲团,截至5月13日,照金干部学院共宣讲63场,听众达6500余人次。主动对接省委党校,组织专兼职教师,录制《照金建党兔儿梁》《指引陕甘红军走向胜利的明灯》等6节党史微课,在“陕西干部网络学院”培训平台、“陕西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以视频的形式在线上开展宣讲,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开展系列党史主题学术活动、专题讲座报告等。

打造一批好成果。精心打造了《从照金精神中汲取全面从严治党的力量》《陕甘边照金革命史及其历史性贡献》等一批经典红色课程。1节案例课程荣获全省优秀案例课程三等奖,6节党史微课被省委党校发布,8节党史课程入选陕西干部网络学院课程中心,17门课程入选省委组织部印发的2021年全省干部教育培训课程,探索形成了“红色主题引领、党性教育强化、现场情景体验、研讨交流提升”的教育培训模式。目前,学院已经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67期,培训党员干部5千余人,预约培训人数达1万余人。

市卫生健康委:

“第一村医”下沉一线践初心解难题

本报记者 张芳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在全省率先推行“第一村医”派驻制度,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选派3批90名年轻优秀医生到村卫生室担任“第一村医”,覆盖17个乡镇90个村,服务农村人口3万余人,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慢病签约服务质量,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效明显,受到省、市领导一致好评,获得群众广泛认可,中省媒体多次报道。

精心制定政策措施。出台《铜川市驻村“第一村医”选派管理工作实施意见》《铜川市“第一村医”管理办法(试行)》,制定选派流程、日常管理、履职考核、保障激励等政策体系,将“第一村医”派驻管理工作纳入单位考核,夯实工作责任。

精挑细选派驻人员。切中基层实际需求,经过推荐、审查、培训等五道程序,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突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二三级医疗机构骨干医生赴脱贫村和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村开展工作,负责所在卫生院专科带教及3个村基本医疗卫生工作,带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严格落实工作制度。“第一村医”派驻每半年一期,每月在基层工作不少于20天,区(县)卫健局负责日常管理,保障办公、食宿等生活、工作问题。畅通村民沟通渠道,统一“第一村医”服装和标识,在镇村两级公开派驻“第一村医”的姓名、工作单位、擅长专业和联系电话,方便群众就医问诊。

完善激励保障措施。“第一村医”派驻期间原待遇保持不变,给予每天60元生活补助和每月100元通信补助,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建立履职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评优重要依据,在晋升职称时将“第一村医”经历作为必要条件。

办好实事守护健康。全市“第一村医”派驻制度推行以来,带动17个卫生院分别开设眼科、妇科、中医针灸等新科室10个,开展新诊疗技术13项,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第一村医”对不同病情的慢病患者进行分类指导,病情严重的患者直接上转二三级医院,小病和康复期患者在村镇完成诊疗,推动了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见效。

新区咸丰路街道:

“三步”工作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出实效

本报记者 李阳

今年以来,新区咸丰路街道立足实际、守正创新,遵循“三步”工作法,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出实效。

坚持“一条红线”,拧紧责任链条。街道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第一时间传达上级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精神。组建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实现支部党员全覆盖。

聚焦“两个示范”,凸显红色品牌。一是用好红色资源。在新区首部村志《野狐坡村村志》的基础上,挖掘撰写《野狐坡村党史》。组织党员干部参观野狐坡村史馆,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二是办好为民实事。积极探索“双融双督双评一满意”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新模式,以党员为中心户,建立“红色管家”,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实事共办的党建格局。社区入户征集居民需求,目前,征集居民意见7条,解决6件,主动为群众办理实事8件。

强化“三个抓手”,凝聚前行力量。一是夯实基点抓学习。通过“三会一课”、组织观看党史题材电影,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知识测试,举办“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党史学习教育暨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培训班等形式,开辟“党史上的今天”“党史微课”等新媒体宣传专栏,播放党史相关视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二是立足实际抓覆盖。对流动党员、行动不便党员等开展分层分类针对性教育学习,送教上门、送学上门,发放指定学习资料600余本。布置党史文化墙47处,红色文化橱窗25块,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三是干字当头抓实效。开展城市管理“顽疾”专项整治,实施东环路至北环路以及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93%。探索成立万家园物业有限公司,解决劳动力就业50余人。开展白家村路面整治,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聚焦镇域经济发展,建成野狐坡村社区扶贫工厂,辐射带动当地群众200余人就业,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7万元。建成玉皇阁村6座花卉日光大棚,带动全村37户贫困户增收致富。建成平都村30亩10个樱桃采摘示范园,年初已挂果。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