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六大产业集群助力铜川转型升级

2021-05-31 09:15  铜川日报

本报记者 徐国玺/文 张创/图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紧扣发展第一要务,把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把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作为重要抓手,集中精力推动产业集群上规模、区域中心建设上水平,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今年,我市进一步掀起大抓项目的热潮,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用高质量发展的实效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扎实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5月10日,铜川文化旅游产业推介会签约项目30个,涉及资金68.27亿元;

5月11日,铜川市高端装备制造及新材料产业推介会签约18个项目,涉及金额283.5亿元;

5月13日,铜川市中医药产业推介会对接中医药大健康项目36个,涉及金额123.65亿元;

5月14日,铜川航天科技产业推介会集中签约项目28个,涉及金额96.2亿元;

……

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丝博会上,我市成功签约项目524个、涉及金额1316.81亿元。其中,产业集群类项目及涉及金额占比分别达到42.56%、62.90%,特别是东旭集团投资45亿元建设的铜川光电显示新材料项目、西安骏驰汽车投资30亿元建设的年产2000万件汽车底盘件项目、陕汽兆丰投资9.9亿元建设的兆丰年产1200万件汽车零部件智能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等投资额度大、对接成熟度高,项目有望迅速落地实施。

近年来,我市系统化精细化梳理产业,明确了提质增效传统产业、创新布局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力打好调整产业结构、做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组合拳”,全面推进高端装备制造、航天科技、数字经济、先进陶瓷、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产业集群建设,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围绕“陕西制造 铜川配套”,着力打造了以“铝精深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链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商业航天城(测控网)、商业航天发动机系统工程等项目组团式推进,已初步形成了火箭总装总测、卫星研产、卫星测运控、卫星组网、卫星数据应用为一体的航天科技产业链。铜川大数据学院挂牌招生,摩贝、世纪华耀等数字企业达到600余家,2020年底交易额突破20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园、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建设。差异化打造陶瓷“三个重点区域”和“四条产业主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延伸。全市经济社会逐步减轻对传统资源型产业的依赖,非资源性接续产业、新兴产业、高新科技产业比重逐步提高。

回望“十三五”,铜川连续4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展望“十四五”,铜川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做强产业集群、做大区域中心、做优发展环境,竭力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拔得头筹、赢得先机。今年我市安排重点项目130个,年度计划投资309亿元,主要聚焦航空航天科技、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教育、交通设施、城市更新等方面,力求通过全市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不断推动产业链条更“强”、城市环境更“优”、民生保障更“好”。今年一季度,我市重点围绕六大产业集群发展,瞄准京津冀生物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数字经济等产业,组成了“5+4+5+4”个小分队开展精准化产业链条招商,共拜访企业253家,签约项目69个,涉及金额356.89亿元。在第五届丝博会上,我市组织参加省团重点活动17场,成功举办了10场重点产业招商推介活动,签约项目524个、涉及金额1316.81亿元。

航天科技产业集群:

“太空有星、天上有网、地面有研产”

近年来,铜川抢抓国家军民融合政策风口,积极策划争取,高点规划布局,着力打造千亿级商业航天科技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火箭总装总测、卫星研产、卫星测运控、卫星组网、卫星数据应用为一体的航天科技产业链,基本实现了“太空有星、天上有网、地面有研产”。截至目前,已落地航天振邦、星邑空间等商业航天产业链龙头企业31户,引进高端人才263人,取得或引进知识产权372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8亿元。

通过三年的发展,铜川全力打造商业航天科技集群全产业链,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航天产业重点城市引起较大反响,在全国地级市中走在了前列。“十四五”期间,铜川将持续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结构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壮大航天科技新兴产业,打造国内知名的商用航天产业基地。

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构建追赶超越“绿色通道”

近年来,铜川强化市情认识,厘清工作思路,围绕“加快工业、城市经济、文化旅游”三大突破,抓规划、强基础、引项目、优环境,加快建设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渭北区域文化中心,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近三年来铜川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累计约23亿元,建成孙思邈纪念馆、铜川剧院、工人文化宫、铜川博物馆、铜川书画公园等一批场馆、场所,全市公共文化场馆达到63个。三年来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55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9.98亿元。加强与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合作,联合举办了2020年冰雪旅游季启动活动,“冰雪经济”成为我市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去冬今春照金滑雪场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全市实现冰雪旅游综合收入2800万元。耀州区创建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花溪谷景区、陈炉古镇景区、金锁关石林景区创建为4A级景区,新建成3A级旅游景区3家,三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2020年,我市荣获“新时代?中国最美宜居宜业宜游城市”,被评为“陕西文明旅游城市”,为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铜川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产业领跑工程,加快数字经济赋能转型发展,助推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

自2018年谋划布局以来,铜川以大宗工业品电商交易破局立题推进产业发展,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框架,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分批次实施各类项目,先后推进各类数字经济项目50余个,耀州区大数据产业园、航天科技产业孵化园、中国(铜川)商业航天测控站等相继建成投运,铜川大数据学院挂牌招生。

2020年底,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亿元,京东集团、上海摩贝、科大讯飞等20多个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相继落户,电子商务、商业航天、光电子产业带动全产业发展,梯次分明、布局合理、业态丰富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先进陶瓷产业:

在传承创新中焕发生机

铜川陶土资源较为丰富,具有做强陶瓷产业的资源优势。耀州瓷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影响深远,具有做大做强陶瓷产业的历史禀赋。2017年,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陶瓷产业的意见,全力促进陶瓷产业与耀瓷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形成新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铜川大力引进先进陶瓷产业项目陶瓷企业达30余户。

当前铜川正在按照做精艺术瓷,做活日用瓷,做大建筑瓷,做新工业瓷“四条线”,加大我市陶瓷企业和产品的推广宣传招商力度,加快相关产业项目推进建设力度,计划打造集研发生产、物流运输、观光体验、文创推广于一体的现代陶瓷产业集群,带动落户陶瓷企业100余户,产值将达到300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以中医药为媒 来一场“大健康”约会

近年来,铜川把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保障,注重产业培育,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形成。

截至目前,全市生物医药大健康企业达50余家,产值达40亿元。市、区县均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成为全国发展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领头羊”。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五届丝博会铜川市中医药产业推介会上,共对接中医药大健康项目36个,涉及金额123.65亿元。其中:合同项目11个,涉及金额27.22亿元;协议项目25个,涉及金额96.43亿元。

今年,第六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将在铜川举办,一座中医药特色健康城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做实“陕西制造、铜川配套”

近年来,铜川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把铜川打造成为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的要求,围绕“陕西制造、铜川配套”“西安研发、铜川转化”“关中建设、铜川增材”的发展思路,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持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省稳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铜川已经形成了以铭帝铝型材、山河丽铝板带箔等为主体的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以达美轮毂、特必克刹车片等为支撑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以未来科技5G散热器及高端铝材、铭帝轨道交通铝材等聚集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把优势产能转化为优势产业集群。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