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以前瞻性绿色金融行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1-06-01 11:23  渭南日报

宋效军在汉中市金融发展大会暨绿色金融论坛上演讲。本报记者 刘俊强 摄

一、绿色金融是应对国际气候规则调整的大方向

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和标准制定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契机。欧美国家长期主导国际金融规则和标准。我国现行金融标准大部分采标自ISO国际标准,金融规则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不足。

绿色金融是实现气候目标的重要路径,各国在积极深化绿色金融共识,合作推进绿色金融国际标准的统一。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问题,主动与发达国家看齐,提出“3060”绿色发展目标。我国将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构建作为绿色金融发展的第一大支柱,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体系的建设,这有望成为我国提升金融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的新突破。

除了绿色金融标准,还要在其他气候治理规则方面与国际达成共识共建,如碳排放核算标准、碳交易规则与市场机制等。

二、“双碳”目标对金融机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方面,新兴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以及碳捕集、碳利用、碳封存等技术研发将产生新的投融资需求。多方机构预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将达百万亿级别。这会为金融机构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金融机构主动开展绿色金融新型业务探索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有望抢占市场先机,成为行业引领者;发展绿色金融是强化社会责任建设的重要举措。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提升社会影响力和企业价值,获得客户更多信赖,实现可持续经营。

挑战方面,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而言本身就是一项艰巨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当前经济、工业和城市发展仍需大量能耗,且对煤炭依赖较大,产业转型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难以短时间内实现。以我国现有碳排放规模和强度,要在10年之内实现碳达峰、40年之内实现碳中和,任务艰巨性与紧迫性不言而喻;金融面临如何权衡好支持经济增长与推动经济低碳转型的难题挑战;低碳政策导向、ESG投资理念等共同导致高碳行业与低碳行业估值变化,对金融机构高碳行业的存量资产质量产生极大影响,加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新产业、新技术等新兴领域投融资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三、以前瞻性的绿色金融行动方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金融机构,尤其是建行这样的国有大行,充分认识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任务的艰巨性与紧迫性,勇于担当,在实现“双碳”目标路径问题上做出更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对此,建行设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绿色信贷发展的战略性文件。“碳达峰、碳中和”提出后,总行党委专门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全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与人民银行合作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分类标准的起草制定;优化信贷结构,将提高绿色信贷占比纳入年度信贷政策,2020年绿色贷款余额1.34万亿。综合运用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绿色担保、绿色补偿基金、绿色非标资产等工具,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协同总行相关部门、分行和境外机构对碳达峰、碳中和转型风险、对银行的影响等问题开展研究,分行业进行信贷资产压力测试。

未来发展,将结合业务实践经验,主动制定出台绿色金融相关业务指引、规则等,形成行标甚至国标。把握市场先机,尽快制定契合“双碳”目标的投融资标准,完善企业和个人碳排放、碳足迹的信息披露机制等;对“双碳”目标转型风险问题开展深入性、前瞻性研究,研判其对经济、行业发展的影响,做好风险预判;加强零售端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开发有针对性、特色化的产品和服务,引导消费者提高绿色消费意愿。把握全国碳交易市场契机,探索碳金融、碳资管类业务。掌握市场机制,提高专业投资能力,助推碳排放权合理定价;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四、汉中绿色金融未来发展的思考

陕南作为我国南水北调、生态功能区保护的承载地,具有较好的绿色产业发展基础。陕西“十三五”规划提出,以汉中、安康、商洛三大循环经济聚集区为承载,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这同样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

建议汉中转变观念,抢占赛道,学习引进推广绿色金融试点的优秀经验;政府与金融机构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政府明确政策标准和规划路径,对于重大项目可借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绿债或设立产业基金;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当地特色化融资需求。汉中具有核能这一碳中和利器、具有汉文化旅游绿色发展资源,设立秦岭保护基金、汉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秦巴绿色发展智库联盟;科创金融支持汉中航空军工“独角兽”,如陕飞、陕汽产业链上的皇冠和珍珠,当年012基地等等;构建多元化的金融体系、拓宽市场参与主体,发挥好碳排放权交易、环境能源权交易的市场机制作用。

(宋效军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秘书长。本文系记者根据录音整理,有删减。)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