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家的“分分田”,参与种、管、摘等劳动过程,市民尽情享受山村田园风光和采摘的乐趣……从2020年开始,宝鸡市渭滨区高家镇上川村实施“分分田”农耕体验项目,带动了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民增收。
这是渭滨区文化和旅游局文化旅游振兴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渭滨区深化文旅融合、精准宣传营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旅事业稳步发展,擦亮了渭滨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渭滨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乡村美、游客来 农民钱袋鼓起来
渭滨区高家镇上川村地处宝鸡西山,这里晁峪河穿村而过,风景秀丽。但在过去,这个村子污水乱排、杂物乱堆,影响了村子的颜值和发展。于是,全村上下决心改变这一落后面貌。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来,村里集中治理村庄内外、道路两侧、河塘沟渠的生活垃圾,并新建了水冲式公厕。此外,还新建了垃圾分类屋、垃圾收集箱、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站,修建文化墙、修排水渠、砌垛口墙、漫步道、荷花池,使得村里大变了样。
2019年,村里栽植了绵延6公里,共2万多平方米的花卉。如今,漫步在乡间,各色的鲜花竞相盛开,让上川村成了花的海洋。
上川村村委会副主任张虎明表示,通过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将村里打造成集田园风光、生态休闲、农耕体验、特色种植于一体的农业观光示范园,成为宝鸡市民乡村游的好去处,促进了农民增收。
去年开始,村里创新实施“分分田”农耕体验项目,区上、村上多方筹集资金20余万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开垦荒地,平整出20余亩106块的“分分田”,每块面积36平方米。市民每年向村合作社缴纳300元,可认种一块“分分田”,平时由村上管护,认种户自愿参与种、管、摘等劳动过程,尽情享受山村田园风光和采摘的乐趣。
“分分田”项目自去年启动以来,市民认购火爆。正在田间忙碌的市民李女士非常认可这一项目。“村上给我们提供农具和管护技术,节假日我带小孩来采摘、劳动,孩子们既学到了蔬菜种植的技术,又培养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一进入5月,村里的农家乐也跟着“火”起来。该村虹泉山庄经理张斌表示,他平整了荒地,修建了小桥、亭子,栽种了樱桃、枣、桃子等果树,将农家乐打造成集餐饮、采摘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除了宝鸡游客,许多西安游客也慕名而来,村民平时将自家的土鸡蛋、玉米、蜂蜜,采摘的五味子、板栗、野菜等拿到这里销售,销售情况非常好。此外,在农家乐务工,也让村民多了一份收入。“这个五一小长假,我每天按照100元标准发工资,一个村民5天就有500元的收入。”张斌说。
项目引领 渭滨“文化旅游+”内涵丰富
6月3日,记者走进位于渭滨区茵香水镇的“任步武书法艺术馆”,这座艺术馆里,书法艺术和人文景观相辅相成,匠心装饰与书法艺术相得益彰,建筑艺术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营造出人在书中、书在馆中、馆在景中的独特文化情景。在这里,市民可以细细品读242件书法精品,感受书法之美和名家创作的心路历程。另外,市民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可免费聆听讲解,还可在书法体验区与书法爱好者切磋交流。
近年来,渭滨区大力实施文化立区战略,助推宝鸡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建设,以区内全国楷书状元任步武为重点文化符号,政府投资,精心打造西北唯一的“任步武书法艺术馆”,加快茵香河区域综合开发,推进生态养生基地、康养社区项目,建成谷口文化公园、交通枢纽,推动茵香水镇运营。
渭滨区积极推进“文化旅游+”战略,依托冯家塬西侧坡面长岭怡馨园筹划建设工业遗址公园,打造渭滨工业旅游品牌。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与商贸融合,借助商贸振兴“五大行动”,策划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商贸节庆活动,打造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商贸融合示范点,促进全区消费市场全面繁荣。依托炎帝陵、大散关、古渔公园及区内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探索建立特色突出、类型丰富的研学产品体系,努力把渭滨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研学旅游目的地。
渭滨区把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巩固提升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建设成效,积极推进茵香水镇、冯家塬康养小镇、晁峪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指导镇村做好精品农家乐和特色民宿培育工作,打造一批文化深厚、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以渭滨区互联网产业园为引领,积极发展文创园、文化沙龙、画廊、剧场书院、精品民宿等多元产业,培育公共文化创意空间、创新工场,让文化交流有阵地,文化传播有载体,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如今,渭滨区非遗项目走进学校、走进社区,一批有高度、有内涵、有特色的《源》《周礼诗舞》《神牛》剧目广为传播,7大系列27项文旅活动月月精彩上演。渭滨区正抢抓 “一带一路”重大机遇,着眼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智慧旅游建设、对外交流合作等重点工作,突出抓好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渭滨区文化旅游发展动能强劲、特色彰显、质效双升,在区域发展中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记者 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