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守望熊猫村庄 谱写人文理想

2021-07-13 12:10  汉中日报

《最后的熊猫村庄》是继《我的秦岭邻居》《大熊猫我的秦岭邻居》出版后的又一力作。从第一本书开始,我就跟随着白忠德的足迹,开始接触秦岭动物,系统了解秦岭大熊猫的前世今生、性格命运、脾气喜好,以及一些明星熊猫、英雄熊猫,还有人们对它们的保护、关爱与付出……我感觉有一扇陌生世界的大门向我敞开了。到了《最后的熊猫村庄》,白忠德又将笔墨集中了一点,文学化了一些,落脚在人们的关爱奉献以及野外熊猫的快乐生活上,在科普中强化了审美趣味。可以说,三本书层层递进,使大熊猫的形象越来越立体、越来越饱满,作者以一种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开拓了大熊猫更丰富、更广阔的含义。

全书分为两编,上编为“大熊猫那些事儿”,主要叙说熊猫的历史未来、发现过程、称谓分类、物种地位、发情交配、幼仔成长、养育幼仔、教子方法、疾病之忧、日常交流、社群结构、首只棕色熊猫的救助过程、佛坪熊猫的独特性等。作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读者讲述了我们熟悉的大熊猫那些我们并不了解的趣闻轶事。

下编为“人猫情缘”,主要讲述与大熊猫有关联的人,如大熊猫专家潘文石、雍严格,为保护大熊猫献身的曾周、赵俊军,熊猫画家王西林,三官庙的村民以及保护工作者党高弟、梁启慧、熊柏泉等人。作者笔下的每个人物都跃然纸上,他们无不怀着最诚挚的热情,把对大熊猫乃至一切生命的尊重落实于行动。他们续写着秦岭人与大熊猫的不解情缘,吟唱出一首生命与爱的永恒赞歌。

作为一本秦岭生态科普散文,此书一大特点就是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科普散文的写法,而是在书写的过程中采用大量生动且富有诗意的文字,让读者在科普的过程中能更清晰地感触笔下的事物,比如写“弯弯”时,“弯弯通人意,居然伸出右掌来,握住王师傅的手,亲切地摇了摇。它吃竹子、竹笋、甘蔗时,习惯席地而坐,用‘手’握物,用侧齿剥掉皮,一边剥,一边吃,很像人吃东西”。生动的语言使得“弯弯”的萌样,瞬间浮现在我眼前。在描写老县城时,作者写道:“站在秦岭梁顶俯视,老县城一派祥和安静,蓝格莹莹的河水缓缓流淌,阳光下满山的红桦翻着皮晶莹透亮,茂密的树林郁闭天空,看不到裸露的地方,像是穿着齐整的青年,迸发着活力与阳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使笔下的事物展现出了强烈的生机与活力。读到这些文字,仿佛身临其境。

本书在讲述大熊猫故事的过程中,更是渗透了很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理想。就如《“千斤砸”下的冤魂》中讲到的,“今后如何避免这样的人为悲剧,比诉说悲剧本身显得更加紧要。最为关键的是要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和生命意识,敬畏生命,不猎杀、不消费野生动物;还要普及法律知识,人人遵纪守法,不做违法的事;各级林业保护部门更要担当起责任,不懈怠,不渎职”。再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述“对于生命的尊重与爱,一定要有行动,哪怕极细微,也是可敬的,千万不能停留在嘴巴,我是极端反感这类道德君子的”。作者将对于大熊猫的描述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上,以大熊猫的故事提醒人们必须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生态整体观,弘扬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健康发展、绿色发展。这是本书更为深层的价值,不仅彰显着作者对于生态的热爱,也彰显着作者更为宽广的社会责任感。

“写作是辛苦的,也是欢喜的。一个把精神看得更要紧的人,自会把一分艰辛当作十分快乐。写作是寂寞的,很难大红大紫;亦是普通的,普通如父亲在余家沟的春种秋收。”从第一本散文集《摘朵迎春花送你》到最新散文集《最后的熊猫村庄》,白忠德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开阔。文字滋养着他的精神,同时回馈于他丰硕的收成。我们期待着白忠德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更渴盼着人与

自然早日和谐相伴。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