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延安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创历史新高,6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近年来,延安市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延安儿女鼓足干劲,把守护与发展结合,担起了圣地生态环境卫士的重任,在全市人民的努力下,延安大地正在绿起来、美起来。
综合施策,打造圣地天空一片蓝
山东游客张广站在宝塔山上举目四望,头上是湛蓝的天空,脚下是车来车往的街道,他深吸一口清爽的空气,惬意地用手机拍着照片,向家乡的朋友分享着延安湛蓝的天空。
近年来,延安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制度、机制和办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综合把控,全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冬病夏治专项整治,依托一市一策专家团队,从大气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大气治理应对措施、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等方面全程深度参与,掌握了大气污染治理的主动权,同时,加强了传统污染源治理,全面落实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的管理责任,做到了扬尘治理全覆盖。
冬季燃煤是空气污染的一项重要因素。在综合治理烟煤方面,延安重新调整了城市限煤区、禁煤区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确保烟气达标排放。同时,坚持疏堵结合的办法,落实堵进口、管卖口、查灶口的举措,从源头上杜绝非指定煤种进入城区。全市累计拆改燃煤锅炉147台,煤炭用量控制在15万吨以内,清洁取暖率达77.47%。
市生态环境部门探索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公检法联动执法新路径,市检察院全程参与全市大气环境专项执法检查,解决了一批突出大气污染问题,对违法排污企业起到了震慑作用。
2020年,延安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9天,再创新高。PM2.5平均浓度降至32微克/立方米,位居全省第二位。大气六项指标全部达到二级标准,首次进入国家达标城市行列,十三五大气环境改善率位居全省第一。
标本兼治,治出圣地河流一片清
入伏的延安,天气炎热,夕阳西下,延河河道公园成了延安人休闲纳凉的好去处。顺着河堤的台阶进入河道公园,两岸的各色花朵竞相绽放,身边的延河水潺潺流动,远处的宝塔山巍峨耸立。
田先生家就住在延河边,每天都要来这里锻炼身体,他深有感触地说:以前的河道烂泥遍布,气味难闻,现在这里全是花花草草,空气很好,走在这里非常舒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延安市主要河流流域呈现出污染源点多、面广、线长的态势。痛定思痛,延安市通过控污、截污、清污、减污、治污五大工程,按照刚性治标、系统治本的治水思路,明确了先全面治污后系统治河、先建设地下管涵后建设护坡搞绿化、先整治主河道后整治支流、先建好主管网后延伸支线管网、先治理人口稠密河段后治理周边区域的五先五后治水举措、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有力推进了全市水污染防治,采取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的措施,让延安主要河流重新碧波荡漾。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各类污水处理厂(站)199座、污水收集管网1028.4公里,完成15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4个县城建成区雨污管网分流改造,整改水源地环境问题11个,整治入黄排污口环境问题6个。
延安市还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关于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延安市污染防治补偿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延安市延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也于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举全市之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0年底,延安市6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断面优良比例达到83%,高出国家和省上要求27个百分点,水质改善排名居全国第20位。
守卫净土,建设老百姓的幸福家园
一抔土,关系着家家户户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然而,土壤污染不像雾霾、污水那样显而易见,如何确保不漏一处地织密织牢生态环境保护网至关重要,延安启动净土保卫战,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
延安坚持摸清底数、落实责任、重点整治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十条落地见效。配合省厅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采样调查工作,完成市县两级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一图一清单两报告编制,确定公布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52家,督促全市228家产废单位和12家持证经营单位进行申报登记,定期抽查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情况。持续开展油煤气生态环境大整治,印发了《延安市油煤气生态环境大整治工作方案》,结合实际修订了《延安市油气开发清洁井场建设标准》《延安市煤炭开采清洁矿井建设标准》,全市油气开发企业清洁井场建成率达90.8%,煤炭开采、洗选企业清洁矿井建成率70.15%,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记者 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