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渭南市围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2021-08-20 13:15  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 曹娜

汉中,地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间,“秦巴咽喉、襟陇带蜀”,自古即是战略要地。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以及汉中“四向融入”战略的深入实施,汉中已成为连接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圈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179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汉中市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战略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擘画出高质量发展新蓝图,我市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打造引领、辐射、带动陕甘川渝四省市交汇区域的中心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我市围绕“13469”战略,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全面增强城市创新力、聚合力、承载力、服务力,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呼之欲出。

围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何谓区域中心城市?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具有引领、辐射、集散等作用的主导性城市,在经济、金融、交通、贸易、科教、文化等方面具有中心性功能,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能够带动区域共同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一定地域内,建设具有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已成为促进城市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21世纪是我国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新世纪。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能通过城市极化效应的放大,进一步提高市场化、开放化程度,推动区域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区域内产业分工,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我市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既是主动担当国家使命、也是积极落实省委战略;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水平开放的重大平台;既是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代追赶超越的重大实践。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推进秦巴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支撑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有利于落实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战略,促进关中、陕北、陕南协同发展;有利于开创绿色发展示范道路,打响“四个在汉中”城市品牌。

统筹地域功能优化区域战略布局

没有目光长远全域统筹的境界和思路,全市各区县就依然是各唱各调。平均用力的结果,就是都“不温不火”。《规划》着眼我市长远发展,统筹地域功能,优化区域战略布局,破解区域发展“碎片化”难题,进一步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

优化区域战略布局,关键是攥指成拳。以重点区域的集中突破带动实现各区域的融合发展,来破解“组而不群”的困境。《规划》以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为发展方向,全力构建以“两屏两区多廊”为基底的生态空间、以“汉江、嘉陵江”生态经济带为支撑的生产空间、以“一核两翼六极多点”城市圈为承载的生活空间,形成市域“三生融合”空间格局。

同时,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功能、生态布局,围绕汉山、梁山、天台山和汉江,构建“三山一江”自然保护格局。重点打造三条高速合围形成的主城区,协同推进褒城、周家坪、柳林—博望三个组团,布局“一主三副”生态城。以108国道为轴线,构建绿色制造产业带;以汉江为轴线,打造汉江生态文化廊道;串联南北方向的高校、产业园等,打造科技创新服务轴,形成“一带一廊一轴”功能布局。加快推动汉台—南郑—城固交通运输一体化、城市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统筹布局中央文体区、中央商务区、中央金融区、中央创新区“四大中央区”,打造综合服务功能板块。支持汉台区实施新一轮“一江两岸”开发、滨江新区“拥江发展”、兴汉新区跨越发展,打造“40公里汉江山居盛景”。支持南郑同步推进汉山、梁山、大河坎(含中所)三大板块建设,打造江南片区高品质城市发展核心区。支持城固加快推动柳林、沙河营、博望、莲花一体化发展,形成城市东部强劲增长极。到2035年,形成中心城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可承载200万人口的“双200”大城市。

把握重点任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思路明晰,各种资源要素更加集聚,《规划》引领全市把握九大重点任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将会有大幅度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更大赋能,群众也会得到更多实惠。

我市将充分发挥汉中“两山两江”的生态优势,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协同构建区域生态经济体系,在绿色发展上持续用力,打造区域生态经济中心;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两链耦合,建设辐射陕甘川渝毗邻地区的研学中心、双创中心、人才聚集高地,在创新驱动上持续用力,打造区域教育科创中心;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强金融平台、创新金融模式、做大金融规模、优化金融生态,在深化改革上持续用力,打造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充分挖掘汉中文化、旅游、研学、康养、体育等优势,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文交流机制,在文化传承上持续用力,打造区域人文交流高地;充分发挥高铁、高速等枢纽节点优势主动对接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等经济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在合作共赢上持续用力,打造区域内外开放高地;加快建设立体化交通枢纽、陕南交通旅游山水画卷、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区域商贸中心,在交旅融合上持续用力,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产城融合新型城市中心,推进生活服务设施提质升级,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在规划建设管理上持续用力,打造高品质宜居之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在共建共享上持续用力,打造高质量幸福之城;把安全发展贯穿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以落实责任、精准预警、高效联动为导向,构建全域覆盖的公共安全体系、重大风险防范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持续用力,打造高水平平安汉中。

畅想未来,我市将形成生态经济中心、教育科创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高地、内外开放高地、综合交通枢纽联动发展、融合发展的城市格局。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引领城市发展,我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势必将用如椽之笔,绘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壮美新画卷。

区域中心城市“13469”战略

一个战略定位:发挥生态、文化两大优势,坚持“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

三个方面的建设目标:从近期看,到2025 年,①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明显提升;②主要经济指标迈进全省第一方阵;③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从远期看,到2035 年,①人均GDP 达到2万美元;②建好区域中心城市;③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个在汉中的总抓手:以学研、旅居、医养、兴业“四个在汉中”为总抓手,做深做实做靓城市名片,集聚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六维支撑的功能定位:建设区域生态经济中心、区域教育科创中心、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区域人文交流高地、区域内外开放高地、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六维支撑体系。

九个方面的重点建设任务:在绿色发展、创新驱动、金融改革、文化传承、合作共赢、交旅融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共建共享、统筹发展和安全9个方面持续用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