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商洛好人”评选工作侧记
李丹峰 陈波
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终生坚守。
在商洛,这座秦岭最美的城市里,有这样一群人:立足平凡岗位,书写无悔人生;身处厄境而百折不挠,砥砺前行;沧海横流而不坠道义坚守,在生活点滴中演绎人间真情、传递生命暖流、引领社会风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商洛好人。
自2015年至今,“商洛好人”评选活动已走过6个年头。这一群体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几百人,从默默无闻不被熟知,到走向城市街头被人称赞。他们以高尚的操守和德行,赋予这座城市以道德的力量;城市因为有了他们,处处充满了善意和温暖,人与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共同谱写了一曲“文明商洛、好人之城”的赞歌。
为做好事他改了名字
在商洛,提起“商山活雷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李亚峰。
李亚锋原名叫李书贵,是人行商洛中支的一名普通职工。上小学时,在“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的强烈感召下,他决意把名字改为“李亚锋”,意为“亚于雷锋,追赶雷锋”,立志要像雷锋那样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1999年9月的一天,李亚峰在县城看到一个打工妹伤心哭泣,问清缘由,原来是母亲淋巴病复发无钱住院治疗、弟弟交不起学费辍学。他没有二话,立即将多年积攒准备装修房子的1万元交到小姑娘的家中,为这个困难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2005年,李亚峰深受“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感召,为贵州大方县大石村小学汇去捐款3666元,为改善校园环境尽一己之力。2014年3月,他到商州区西沟小学,为贫困学子捐赠雷锋故事书籍和书包文具,并拿出2100元钱,为21名小学生购置了夏季校服……
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直坚持做好事。工作35年来,李亚峰坚持用微薄的工资救助危困人群,累计向社会捐款救助达18万多元,捐献衣物500多件,赠送学习书籍800多册。他还加入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志愿服务。
时至今日,李亚峰依然没有停下做好事的脚步。“雷锋精神重在传承。我所做的只是在实现小时候的梦想,虽然个人力量有限,但一定会带给需要帮助的人们些许温暖。”
一人行善,万人可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凡人善举在商洛各个行业、各个层面不断涌现,如何评选商洛本土的好人,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2015年,经过深入思考和系统谋划,我市按照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办的部署要求,制定下发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实施办法》,正式提出大力开展“商洛好人”评选活动。
次年2月,商洛市委文明办首次发布2015年度“商洛好人”名单,48人获此荣誉,李亚峰位列其中。
好人精神释放“森林效应”
“什么样的人才是‘商洛好人’?好人是满园桃李,三尺讲台勤耕耘;两鬓霜雪,三十余载践初心。好人是危难时刻显身手,为人民甘洒热血保平安……”
7月21日,在2021年第二季度“商洛好人”发布仪式现场,当四位朗诵者第一次朗诵“商洛好人”诗歌时,经久不息的掌声将活动推向高潮。
自2017年起,“商洛好人”评选活动坚持季度发布形式,并且轮流在各县区举办发布活动。如今,“商洛好人”评选机制从最开始的“小打小闹”开始步入制度化常态化阶段。
多年来,为了保证好人评选活动公平公正,我市渐渐探索出一套严格规范的评选规则,即先由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层层推进举荐,评选委员会按照事迹优先、优中选优的原则开展评审,并征求同级纪监、政法、环保、卫健、信访等部门意见,经媒体公示,文明委领导审定,最终评选出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见义勇为、自强励志六类“商洛好人”。
另外,在“商洛好人”群体中,每月向省文明办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荐参评“陕西好人”“中国好人”候选人,让“商洛好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走出商洛。
一人成树,百人成林。为了丰富和拓展身边好人的外延和内涵,我市建立起“商洛好人”“商洛市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感动商洛十大人物”“新时代好少年”“文明家庭”等全方位、立体化的人物评选矩阵,达到了“聚沙成塔、汇聚成海”的效果。
一个好人一盏灯,一个典型一面旗。六年来,我市有1人荣获全国第七届道德模范提名奖,11人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62人荣获“中国好人”和“陕西好人”称号,87人荣获商洛市道德模范,327人获得“商洛好人”称号,300多人被授予“最美人物”称号,我市也被授予“陕西正能量城市”称号。
从盆景到风景,从风景到风尚,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壮大,“商洛好人”已经成为商洛城市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善行善举已经深入城市肌理,并内化为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气质。这一大群“商洛好人”,犹如一座座灯塔,照亮了商洛大地的角角落落,激励更多的群众崇德向善;又如一面面旗帜,引导人们积极投身道德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搭建平台培植好人成长的土壤
每当夜幕降临,城区主干道两旁矗立的好人公益广告牌,犹如指路明灯一样,照亮城市的夜空,构成了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了放大好人效应,让更多的身边好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市积极创新宣传方式,搭建多种宣传平台,大张旗鼓地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事迹,促使群众从“向善”向“乐善”转变。
借助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东风,从2019年起,市委文明办、市创文办与市、区各文明单位合力协作,历时两年,在城区主次干道灯杆上制作安装了2000多套旗形好人灯箱、鹤型公益广告牌,用一个个可亲可敬的身边好人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使做好事、当好人、存好心理念深入人心。
种子发芽需要“良田沃土”,模范成长离不开“社会营养”。我市还通过报纸专版、电视专题、广播传声、网络直播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立体化地开展好人宣传报道,并定期深入群众组织好人事迹宣讲、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不断培植好人成长的土壤,让崇德向善的种子在商山大地生根发芽。联合市广播电视台创办《好人就在身边》广播栏目,已经连续播发两年多,在社会上取得良好反响。
另外,我市积极探索将身边好人宣传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目前,在全市的村(社区),大部分都设置有善行义举榜、红黑榜,通过身边人的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社区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好人有好报德者必有得
“能够参与十四运会火炬在商洛的传递,说明了党和政府给予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关爱和礼遇,体现了好人有好报、德者必有得的价值导向。”9月10日,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在商洛传递。作为第21棒火炬手,“中国好人”王力心情十分激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33岁的王力是陕西有色集团陕西五洲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刚参加工作时,看到身边很多家庭因看病、上学等困难而发愁时,这个心地善良的小伙儿很受触动,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些什么。不久,他便在网上发帖,招募志愿者,并于2013年成立山阳县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8年来,王力靠着一辆摩托,骑行5万多公里,组织志愿者在全市开展各类爱心志愿服务活动900多场次,累计发放爱心物资和助学金180多万元,使1000多名贫困学生从中受益。
随着媒体报道,王力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各种荣誉接踵而至,“这些荣誉既是肯定也是鼓励,我会把公益事业一直做下去。”
据记者发现,在9月10日举行的火炬传递活动中,王力并不是唯一受到这种礼遇的道德典型。在64名火炬手中,其中有10多名曾被评为“感动商洛十大人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
而这一切都源于2018年6月《商洛市奖励帮扶礼遇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实施办法》的出台。该办法明确规定,给予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政治礼遇、经济激励、精神鼓励、生活帮扶等方面倾斜,让“好人有好报好人得实惠”真正落到实处。单就经济激励来说,该办法规定,荣获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最美志愿者、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国家、省、市级分别奖励3000元、2000元、1000元,并在国家重要节日期间开展组织慰问,“光这一项激励,一年就需要30多万元。”市委宣传部创建指导科科长杨宁说,这些道德典型还享受本市3A级以上景区免门票、在市级公立医院看病免挂号费等多项礼遇。
不久前,2021年7月至8月《陕西好人榜》入选人员名单公布,商洛又有两人上榜。
有一种力量,让人心生敬仰;有一种力量,让人热血激荡;有一种力量,让人看到爱和希望。这力量,来自信仰、来自爱心、来自奉献,来自正能量的相互传递。如今的商洛,身边好人层出不穷,见贤思齐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平凡人接过“好人接力棒”,把这片宜居热土点缀得更加靓丽美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出良好的软环境,为打造“一都四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