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璩勇 陈楚珺 唐正飞
短 评
危机往往伴随着生机。必须看到,这次灾害在给当地发展带来压力的同时,也让党员干部有了一次在群众中充分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的机会。我们要牢牢绷紧这根弦,在抗洪救灾中敢于牺牲,在恢复生产生活中团结群众、温暖群众。
8月下旬,陕南安康遭遇连续暴雨天气,9月3日起,雨情渐成灾情。紫阳县高桥镇是此次暴雨洪灾侵袭程度较重的乡镇之一。从9月4日至6日,高桥镇59个小时累计降水超过297.6毫米,全镇9个村均不同程度受灾,其中5个村受灾严重,受灾人口4000多人,紧急转移安置361户1009人,房屋倒塌29户147间,道路、饮水、电力、通讯一度全面中断,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超4000万元。9月8日,省委书记刘国中到安康调研检查防汛救灾工作时,就专门前往高桥镇兰草村。
暴雨洪灾造成的损失已成现实,灾后更加牵动人心的是,当地干部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的生活怎么样?灾后恢复重建有没有着落?大家的精神状态怎么样?这是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都十分关心关注的问题。
带着这些关切,记者走进高桥。
不一样的灾民
山大沟深,历史上多次暴雨侵袭都没有少了高桥镇这个地方。
兰草村九组村民刘际富一家是第二次遭灾。老伴儿回忆起2000年家里房屋被冲毁的情景:当时无处可去,和同样遭灾的群众一起被安置在乡村小学的教室里。一住几个月,靠亲靠友,靠乡邻帮忙换工重新建房安家,好几年才把账还清。
今年再次遭灾,刘际富一家损失惨重。公路内侧大儿子居住的六层小楼,在洪灾中已经倾斜倒在公路中间,二儿子的两层楼房在公路外侧,也有些不保险了。十多年的积累损失殆尽,这次无疑又要从头再来。
2000年那次遭灾,家里仅有的几间土坯房倒了,感觉啥都没有了,刘际富老伴哭得死去活来。这次遭灾,损失比上次大太多了。省委书记来看望他们一家,她虽然激动,也为受灾伤心,却坚持没有掉眼泪。
为什么现在反倒不哭了?一是两口子向来是硬气人,不靠后人养活,虽然都60多岁了,一个帮儿女带孩子,让儿女们安心在外发展;一个帮镇上保洁车装卸垃圾。刘际富觉得靠自己的劳动没有什么不好,靠后人,靠别人才是没有志气。与之前相比,如今家底总还是厚实些,从头再来老两口也有底气。
刘际富大儿子刘交华在江西南昌从事修脚工作,一个客户得知他家里遭了灾,坚持要微信转给他1000元,让给孩子买衣服。刘交华千谢万谢,但是钱坚决不收。
刘际富一家人体现的也是高桥人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硬气。他们从不以职业判断贵贱,他们更看重是不是合法所得,是不是劳动所得。
何家堡村村民黄英豪也是再次遭灾,家里楼房倒塌,损失过百万,还有一个患先天疾病的儿子和一个正在上学的女儿。知道家里受灾,他从广西梧州赶回来。睡帐篷临时过渡的黄英豪,主动捐款1500元。他说,高桥镇这次受灾严重,需要帮助的人很多,需要更多人献出爱心。如果像他这样的情况还在积极捐赠,肯定能够给更多人鼓劲。
有这样的新民风作底气,遭受严重洪灾后的高桥镇不仅没有让人觉得乱糟糟,反而呈现出安定平稳的景象。
不一样的干部
高桥镇的老百姓很自觉、很团结。灾情面前,很多事情不用干部太操心,大家都抢着出钱出力。
9月9日清晨,高桥镇在桂花树广场组织捐款,短短半个小时,接受捐款捐物近60万元,这其中包括高桥镇乡贤会组织的捐款,对当地群众帮助很大。
以修脚为主业的远元集团,这两年经历了扩张的坎坷,遭遇了疫情的困扰,也正处在调适阶段。得知家乡遭遇洪灾,集团上下纷纷奉献爱心,为紫阳捐款500万元,其中120万重点支援高桥灾后恢复重建。
近几年,与地方发展依存度较高的一些企业在高桥镇落地生根,对当地旅游业带动很大,灾后恢复重建也主动作为。紫阳县青创协会秘书长林红梅便是其中之一。9月9日一早,林红梅和她们的爱心小队带着共计48000元的物资来到高桥镇。除了捐献物资,他们还前往双龙村等多个垮塌点现场,用无人机进行全方位拍摄,并将影像资料提供给相关部门,为尽快完善提升抢险方案提供帮助。
在各个社区和村组,群众主动向社区党支部请缨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参与紧急抢修、人员转移、物资搬运。
干部和过去也不一样了,首先是态度要好、要端正。双龙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培俊说:群众最在意的是你尊重不尊重他,是不是平等待人。有很多问题肯定不能够帮他解决到位,不可能完全满足他的要求。但是只要你态度和善、说话委婉,把政策和道理讲清楚,群众也通情达理。
高桥镇和不少乡镇一样,连续将近一个月没有让干部周末休假。灾后将近一周,不少家在本地的干部几乎没有落屋。李培俊家是养猪大户,洪灾来临,他家周围几家住户都划为危险地带,禁止群众返回。他和父亲眼睁睁看着20头猪活生生被泥石流埋掉。要抢,时间还是宽裕的,但是那个地方住的不止我们一家,我当干部的破了例,怎么保证其他群众不跟着?那时候出现人员伤亡怎么办?在安抚家人情绪时,李培俊解释道。
镇党委书记曾健说:雨情来临前,我们是警戒员;灾害出现时,我们是抢险员;灾后恢复重建时,我们要随喊随到随问随答,当合格的服务员。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今天受灾群众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些角色之间,我们一定要转换好。
在庞家梁滑塌点查勘时,有受灾群众提出,镇上虽安排的有临时过渡房,但自家房屋全部受损,算是净身出户,必备的床、洗衣、洗澡用具等都很缺乏,极不方便。镇上立马安排社区统计,看集镇周围有多少可以拎包入住的房屋愿意出租。目前,大多数受灾户已通过租房和投亲靠友方式得到妥善解决。镇分管搬迁的负责人介绍,现在临时性救助的困难比过去要小一点,脱贫攻坚期间,大量移民搬迁让许多群众住进了社区,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受灾群众大多数有了投亲靠友解决临时居住困难的条件。
问题主要还是在下一阶段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上。
不一样的前景
采访李培俊的时间不长,可这个返乡创业最后又成为村干部的大学生,让我们印象深刻。对家里遭受的损失,他说得不多,但是他随后几天在微信朋友圈发消息:因家中突遭变故,现出售比亚迪次顶配汽车一辆,车辆2020年4月上牌,行驶里程2万公里,还有8个月保险
李培俊告诉记者,之所以回乡当干部,看重的不是连汽油钱都不太够的村干部工资。他相信自己能够带领群众把村里自然资源利用好、开发好,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大家都能过好日子。
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有高桥镇梦紫阳庄园老板苟云华。疫情以来,梦紫阳经营受到冲击,此次洪灾,洪水又冲进园区。苟云华感慨道,如果没有镇上干部及时赶到,帮忙排除险情,这次损失难以想象。他同时发来几个视频,让记者直观了解当时的灾情程度。苟云华也是受灾企业中主动捐款的企业老板之一。这次洪灾似乎对他的情绪没有太大影响。他一再向我们表达:高桥镇未来前途还很长远。
还有在网上销售青春土豆而走红的电商达人林红梅,她们赶往高桥镇,一方面是伸出援手献上爱心,另一方面从她身上看到了一种一同生长一起发展的盟友姿态。
当一个名为高桥镇田园生态小镇的项目规划展示在我们面前时,不由得恍然大悟。
这个项目包括由原来废弃的权河火车站改造的铁路文化纪念馆、以稻田为依托的米酒工坊、位于裴坝的苍鹭生态观赏区等,是一个集文化、旅游和产业为一体,极具操作性的规划。
这让我们想起苟云华的梦紫阳庄园接待室标识的庄园之外几家农家乐、茶厂、酒厂的联系电话。在苟云华看来,乡村振兴这样大一块蛋糕,一个两个人是做不大的,完全可以吸纳足够多的人来参与。乡村振兴,一定是共同富裕中的振兴。
从高桥群众到镇村干部再到镇领导班子,大家都为之十分兴奋、干劲十足。能够在各级支持下,一道把田园生态小镇这个目标实现,这显然是用发展解决发展中面临问题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