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我们的第一书记 | 陈蒙:我的兴隆村

2021-09-20 11:07  安康日报

兴隆村,

石泉汉江边的一个小山村。

五年前,我对你是那样陌生,

又那么遥远,

五年后,你让我魂牵梦绕,

割不断那份脉脉深情。

五年前、我到兴隆村,

村道崎岖、道路泥泞,

下地的村民裹着蓑衣、蹒跚而行。

年长的老人、生病的群众望路哀叹,

一条省心路、望眼欲穿几代人。

如今

政府拨资金、市县编办驻村脱贫,

修好水泥硬化路,

户连户、村联村,党的关怀暖人心。

五年前、我到兴隆村,

半山腰开裂的土坯房里,

住着几十户贫苦的村民。

日复一日,

危房在风雨中摇摆;

年复一年,

住房偏远他们没有发展的环境。

如今,国家出资移民搬迁,

危房改造齐头并进,

近百户村民搬进了新家

从此安居乐业

生活有了奔头

家家念叨致富经。

五年前、我到兴隆村,

这里的产业凤毛麟角、少的可怜,

村民靠土地刨食,作物单调,

终年辛劳,一年收入无几分。

如今

土鸡满山跑、牛羊一群群,

黄花魔芋遍山野、一望无际核桃林。

网箱养鱼、百亩李园

因地制宜办产业,

家庭农场、能人大户

集体经济百业兴。

兴隆村啊,兴隆村!

你再也不是贫瘠如洗的穷乡僻壤,

你在烈火中涅槃,

在脱贫攻坚中获得新生!

兴隆村啊,兴隆村!

我不曾经历你过去的苦难,

却见证了五年来,

在党的扶贫政策指引下,

在国家扶贫资金支持下,

你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辉煌历程。

五年前,我响应党的扶贫攻坚号召,

投入你的怀抱,

与你同呼吸、共命运。

我用青春丈量了你每一寸土地,

我用满腔热忱走访了你每一户村民。

村民对脱贫的渴望给过我强烈的震撼,

村民对致富的企盼让我们从此心连着心。

忘不了,

住在山顶的残疾人吴代山,

几十年与盲人老母亲相依为命。

交通不便,所有物资靠步行,

房屋破旧、消息闭塞靠自己,

多少次

扶贫干部与他们母子促膝畅谈,

多少次

上级送来慰问物品、慰问金。

吴代山身残志不残,老妈妈盲眼心里明。

配合搬迁、积极规划、兑现产业奖补,

起早贪黑、辛勤劳作

黄土终于变成金。

如今,吴代山成了养殖大户、

房前屋后牛羊成群。

家庭农场初具规模,

成为县里的脱贫之星。

忘不了,

我的包联户鄢治明,

七十多了患有严重的哮喘病。

同龄的老伴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

家中只靠玉米、土豆收入

和少许的养老金,

精准扶贫、低保扩面,

老两口拿到了低保金,

医疗费一站式结算

和80%以上的报销比例,

使他们省了心、放了心,

不再担心因病返贫。

党的温暖如同阳光雨露,

照亮了两位老人每天的清晨。

忘不了,

刚进村时让人头痛的鄢红兴,

因与村干部有隔阂、对扶贫政策不信任。

说什么扶贫是搞花架子,

处处给脱贫工作出难题。

我们使命在肩、何惧形势严峻,

几番番入户拉家常,干实事帮他回转心。

按政策给补贴、修建卫生厕所、

住房加固翻新,

帮其子联系工作,临时救助纾困境。

政策落地暖心扉、干群终成一家人。

回城前,鄢红兴拉着我的手说,

经常让你受委屈,别见劲。

话未出口含热泪,山里汉子动真情。

忘不了,

奋战在脱贫一线的驻村战友们,

一个个三十出头,都是家中的顶梁柱,

机关的骨干精英,

却一步步在入户、走访、丈量、

规划中品尝着艰辛。

我们吃住在一起,几乎没有假期,

父母住院不能陪同,

孩子刚出生也坚守阵地,

家人们的不理解曾让我们困惑,

忙到身体日益憔悴曾让我们感到迷茫,

但我们深知,脱贫攻坚,将是一次

彪炳史册的伟大征程,

事关国家的尊严和前途!

事关我们民族的千秋自信!

党把带领兴隆村254户村民脱贫致富

的重任交给我们,

年轻的党员同志怎么能辜负伟大的使命。

一千八百天,

我们用心血描绘出兴隆村美丽的蓝图,

我们用汗水耕耘出兴隆村小康的愿景,

在打赢兴隆村脱贫致富攻坚战中,

战斗的洗礼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责任的担当升华了我们的理想。

共产党要为人民谋幸福,

共产党要为民族谋复兴。

初心永恒,

我们年轻的共产党员将永远肩承,

使命神圣,

我们年轻的共产党员将永远牢记。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