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延安市安塞区 打造山清水秀的宜居城市

2021-09-27 02:02  西北信息报

今年以来,延安市安塞区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落实污染防治各项措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多措并举,打赢蓝天保卫战

“妈妈,天多么蓝呀,你看,白白的云朵好像一只小羊。”“快看快看,它又变成了一团棉花。”孩子稚嫩的话语让父母会心一笑:“是啊,安塞的天,真蓝!”

2020年,安塞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9天。纯净湛蓝的天空背后,是安塞区决心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一系列务实举措。

为打好蓝天保卫战,安塞区制定了《2020年散煤质量治理工作方案》,常态化、规范化开展煤质抽检和专项检查,严格控制燃煤质量,杜绝高硫、高灰煤炭使用。制定《延安市安塞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实施方案》,按照建筑工地“六个100%”要求,集中开展了施工场地渣土扬尘治理工作,严禁建筑工地土方裸露和垃圾清运不及时现象发生。坚持“机械化清扫,环卫工保洁”的清扫模式,精细化作业、网格化管理,不断改进城市卫生保洁方法,更新保洁设备,推行湿法作业,努力降低道路扬尘。

清洁供暖,优化能源结构是安塞区大力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举措。全区率先实现“煤改气”供暖,并结合实际分区域批次实施清洁取暖改造,宜气则气,宜电则电。

据统计,自实施“煤改气”以来,全区二氧化硫减排量达449.85吨,氮氧化物减排量达248.99吨,烟尘减排量达509.6吨,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重拳治水,打好碧水保卫战

每天清早或是傍晚,安塞区延河湿地公园成了市民休闲的乐土,孩子们玩沙子、溜滑梯,大人们跟随摇曳的绿植轻盈漫步,谈笑风生。

这里曾经布满垃圾,污水横流,经过综合治理,变成了群众亲水、近水、乐水的休闲乐园。

安塞地处延河上游,境内有延河、无定河、清涧河三大河流水系,其中延河流域面积2649平方公里,延河安塞段主河道长91.8公里,年径流量0.6亿立方米。作为延河上游的县区,安塞区牢记“一河净水送延安”的使命担当,坚持把保护延河作为一项政治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在全市率先成立河长办,对延河河道分级分段确立区、镇(街)、村三级河长,实行区级河长月巡河、镇级河长周巡河、村级河长日巡河的制度,全面开展“清河大行动”,坚决消除各类污染源。

该区坚持“控制源头,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强化对王瑶水库和马家沟水库等集中式水源地监管巡查力度,进行划界定标,完成了水质全分析。将“千吨万人”水源地纳入常规执法检查,建立完善区级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和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公开水源地水质、供水厂出水水质及用户龙头水质情况,确保居民饮水安全。按照“建管一体”“专业管理”的原则,委托陕西环保集团水环境公司对全区17座污水处理厂(站)进行运维管理,签订了《安塞区处理厂(站)委托运营协议书》,建立了“一厂一策”系统化治理方案。一污、二污提标改造项目已完成验收,通过不定期检查、随机取样检测水质等方式,污水处理率达到95%,出水水质达到《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A类水标准。建成区管网雨污分流改造5.6公里,一污、二污目前污泥全部拉运至城区垃圾场进行填埋处理,城区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近年来,安塞区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全面推行河长制,举全区之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延河水质显著改善,2019年4月至今,平均水质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

科学治土,打好净土保卫战

为推进土壤环境整体改善,打赢净土保卫战,安塞区深入开展了土壤污染详查,制定了《安塞区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和《安塞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推进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开展以治理八乱(乱堆、乱放、乱扔、乱撂、乱排、乱倒、乱贴、乱挂)、清理三堆(柴堆、草堆、粪堆)、美化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整治三道(河道、沟道、交通要道)为主的“净美安塞”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累计清除生活垃圾1.25万吨。

同时,围绕“八清一改”和“八不八保”,该区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9069吨,乡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按照先川道后拐沟,先重点村、后偏远村的思路,建成重点达标村67个。以“两推两补”的方式,推进厕所革命,累计改厕达到22356户。全区规模以上养殖场全部配套了堆粪场、集污池等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控制在零增长。

一项项扎实举措,一件件暖心实事,让安塞的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山越来越绿、土越来越净,一个山清水秀、宜居宜游的美丽安塞正在蝶变成型。

通讯员郝莉萍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