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耄耋老人赵成福:我是大炮的眼睛

2021-10-15 12:26  渭南日报

本报通讯员 刘春生 罗杰 文/图

94岁的赵成福(左)自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担任炮兵观测排排长后,就让一发发炮弹长上了眼睛准确飞进了敌群,为取得胜利作出贡献。

94岁的西乡县柳树街上的赵成福最引人瞩目的是他有一袭雪白长须,放在古代就是美髯公。这样一位儒雅老人,自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担任炮兵观测排排长后,就让一发发炮弹长上了“眼睛”准确飞进了敌群,为取得胜利作出贡献。

距离敌人三百米

赵成福所在炮兵团最初配备的是山炮,后来增配了一部分榴弹炮。作为对敌人杀伤力最大的炮兵部队,敌人一直非常警觉,想方设法寻找踪迹并进行破坏。作为观测排的排长,自然是经常身处险境。

有一次,赵成福带领战士到山峰观测。走到半山腰,遇到一排战士正在那里做战备工作,他和排长寒暄了几句,然后就告别了一排长,继续向山上攀登。

刚走到半路,就听到“呜呜呜”的尖利呼啸声,抬头似乎能看到炮弹划破长空时的闪光。同行战士有些担心,他告诉他们放心,出现这种声音表明炮弹距离较远,小心前行就是。

他们一路小跑快速行军,不大一会儿就赶到山头。他仔细观测,发现山凹里有敌人,直线距离300米。说不定刚才的炮弹就是从那里发射的。他非常小心,因为300米对于炮兵来说是非常近的距离。如被发现,炮弹倏忽就赶到。他准确观测了敌人方位,通过电话迅速报告到团部,首长告诫他要注意安全。电话中他得知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刚才和他打招呼的一排长在敌人的轰炸中牺牲了。

他准确报告了敌人方位。随后,我方的炮弹迅速“飞”到敌人阵地上,敌人阵地顿时开了花。

弹片打穿炒面袋

炮兵团一般都隐蔽在特定位置,观测点往往位于山上。通往观测点的山路边有深浅不一的交通沟。然而,交通沟里行走很不方便,不仅坎坷难行,里面枯枝败叶时常挂人腿脚。

有一次,他带领两名观测员一起上山。走着走着,突然听到炮弹飞行发出了“怵怵”的声音。他知道,炮弹已经飞到附近,他把两名观测员使劲儿一推说“跳”,他们仨一跃而起扑进交通沟,随后,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在身边响起。

有一次,在战役即将打响的时候,赵成福和一位排长一起赶往观测点。当时天上下着小雨,他们披着雨衣,经过一个小山村,突然听到“怵”的一声炮弹声响,他赶快和那位排长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没有动静了。他就感觉到背上冰凉一片,站起来一看,雨衣被弹片打穿了,炒面袋子被打穿,指甲盖那么大的弹片扎进炒面里。真险啊!若是弹片再向里穿,就要穿进他的身体了。

他把炒面口袋挽了一个疙瘩,因为以后吃饱肚子还得靠它。他看到几名战士跑到不远处的道路那边去了,他赶忙过去一问,原来是炊事班长在轰炸中不幸牺牲了。

助人为乐扬美名

赵成福退役后在乡镇勤勤恳恳工作,退休后仍关心下一代教育问题。

2009年初,柳树镇投资修建柳树民族中学,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毫不吝啬主动拿出自己的退休金捐款1万元,以此带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其中,用爱心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2010年,乐善好施的赵成福又资助了3名贫困学生。他时常说:“特别乐意帮助那些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孩子们,看到孩子们虽然身处贫困,但是心态阳光、意志坚强,贫困没有挡住他们前进的脚步,这既是贫困家庭的希望,也是我们农村的希望。”镇巴籍贫困学生赵友华,从初中到大学毕业一直受老人资助。赵友华本人也不负众望,考取了航天航空类重点本科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500强TCL集团工作,用成绩和业绩回报老人厚爱。工作后,赵友华一直不忘老人的帮助,每年都会回柳树社区看望老人。

赵成福将爱心奉献精神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贯彻到底,当他看到柳树集镇老街弓形过桥没有护栏,过桥的行人极易发生坠桥等事故时,毅然决定自己出资6000元为老桥加装护栏。此后这位老人并没有撒手不管,反而每隔几年就出资对桥进行修缮和维护,这种善举一直延续至今。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赵成福在报纸上看到消息后,武汉的疫情就牵动着他的心。他拿出4000元捐赠到社区,慰问一线工作人员,社区为赵成福赠送“疫情防控无私奉献”锦旗表示感谢。

大音希声,大爱无言,他被评选为西乡县道德模范。这位老人说:“我以后还要做好事,不要什么回报和荣誉。”这份真诚恳切的承诺,体现着老人家崇高的人生风范。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