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世界里的惠民情怀(上)
本报记者 刘媛 余婷
有一种情怀,叫露天电影。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如今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走进电影院,靠在软沙发上,吃着爆米花、喝着饮料,感受更高品质的视听盛宴,但露天电影一直没有缺席,已然成为一个时代的回忆。
为进一步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用光影故事唱响中国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我市坚持社会效益为上,认真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着力改善基层观影条件,推动电影放映工作提质增效。目前,全市有7个农村电影放映服务站、74个农村电影服务队、8个志愿服务队、放映员140人,设立了1849个农村电影放映点、集镇电影广场102个,并建有数字电影节目卫星接收中心、农村电影服务平台各1个。
9月30日傍晚,在商州区大荆镇移民搬迁安置点的小广场上,放映员王熊正在忙碌地安装放映设备,只见他熟练地撑起高大的支架,和同事一起迅速地架起幕布。调试好设备,他开始播放音乐,营造热闹的氛围,吸引周边群众前来观赏。虽然离电影开场还有半个小时,但小广场上已。挤满了等候的群众。晚上7点整,电影《红线2017》在小广场的大银幕上正式上映,或坐或站的群众看得津津有味。
一流的数字画面,一流的音响效果,一流的影片质量……农村公益电影启动标准化放映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百姓的欢迎。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一种服务基层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抓住重要历史节点,做好农村基层思想阵地宣传意义重大。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放映公益电影9592场,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宣传党和国家政策,为新农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作了电影人的贡献,发挥了电影宣传政策、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工作的作用。“圆满完成公益电影放映,既是政治任务,也是社会责任。”市电影产业公司总经理李晓峰说道。
“我喜欢放电影的工作,每次去一个地方,大家都很热情,给我拿吃的喝的,让我觉得特别温暖,我的工作可以给大家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过去不同,现在的设备先进、数字化放映,党史片、科教片、故事片、战争片等题材丰富多元,都是大家喜欢的。看电影可以让人们聚在一起,聊聊家常,联络感情。所以,这份工作我会一直干到自己干不动为止。”说起对放电影的感受,王熊坚定地说道。今年8月27日,王熊在大荆镇避灾安置点内,为大家放映电影《中国机长》和《一点就到家》,有效安抚群众情绪,让安置点群众在生活、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时,还能享受到电影文化盛宴,受到了大家的热情欢迎。
在硬件建设方面,我市提出电影跟人走的思路,投入资金、设备和放映队,在人口密集的镇、村、社区、移民搬迁点,建设了102个固定放映点,使农村电影放映由流动走向固定,改善群众观影条件。6月,我市筹资226万元对全市所有播放器、投影仪、银幕及银幕架等放映设备进行整体更换,将全市82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全部更新为激光放映设备,优化了电影设备资源,实现了画面亮度更高、色彩更鲜艳、画质更清晰的观影效果,满足了广大群众在新时代看好电影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