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文化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之一。在我国进入“三期叠加”的新时期,文化产业因其具有污染小、消耗少的产业特征,是推动我国绿色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转型途径。在“十四五”纲要中,陕西强调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提升陕西文化影响力”,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积极转变。但是,文化产业存在着高风险、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等产业特点,在发展的过程中更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
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应加强文化产业财政支持政策体系构建。陕西省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充分认识陕西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先天优势,进一步加强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提升文化产业财政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重。基于文化产业的不同特征,应制定差异化的财政扶持政策。对公益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财政资金的预算安排、补助发放等方面作出充分保障。营利性文化产业则以政府引导为主要支持方式,积极建设相关行业基础设施,致力于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其次,应加强对小微文化企业支持的相关政策。要实现对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就有必要进一步细化政策,做好相关的政策配套工作。地方政府应积极与融资担保公司、金融机构等部门进行政策上的联动配合,联合相关部门、中介机构,在地方税收政策、融资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合理制定财政支持细则,如建立地方财政风险补偿金制度,地方税优惠政策和优惠幅度,小微企业专项补贴等,充分发挥政府激励和引导作用。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创投公司的方式投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本、风险资本流入小微文化企业,还可对有发展潜力和资金需求的小微文化项目给予贴息贷款,引导发展小微文化企业集合债券、集合信托等产品。2021年,北京证券交易所注册成立,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资金支持,借此契机,地方政府也应积极扶持企业培育库中主业突出、经济效益好、成长性强的小微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
同时,应重视文化产业融资需求解决路径建设。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传统融资方式下企业资产难以获得合理估值,要解决文化产业的融资需求,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是关键,包括建设估值体系、信用管理体系和产权交易体系等。首先,应当完善文化企业无形资产、产权价值评估体系,积极引入发展专业化的估值中介机构,不断扩展针对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业务,合理评估文化产业企业价值。在文化产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应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信用风险的管控技术和管控方式,建设文化企业征信服务系统,做好文化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同时,推进文化金融服务平台的完善和改进,丰富平台功能,将资金需求、资金供给、信用评估、产权交易等内容不断整合,打通文化产业资金链,成为政府引导政策落地、文化企业、金融机构协调沟通的有效场所。
最后,应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考核评价体系。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作为引导者和监管者,不仅应该注重对产业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更要重视政策是否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这就要求建立相应的文化产业资金绩效评估体系、考核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投入到文化产业的财政资金,应着重考察是否有效发挥其引导作用,对于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应加强对项目的投前选择和投后评价相关考察工作。要将对文化产业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投入的绩效评价和考核监督贯穿到文化企业发展和文化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更加注重事中和事后的评价考核工作,确定文化产业应关注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项目,促进政策有的放矢,促进资金高效使用。
刘肖楠(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