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记者节,本报刊发的“热点人物”集体“表白”

2021-11-05 12:09  汉中日报

交警梁亮

大学生陈亮

网商王宁

体育运动员屈芳

支疆青年王源

本报记者 曹娜 王茜

11月8日,是第22个中国记者节。

第一次,本报曾经报道的“热点人物”集体“表白”,通过电话、微信等各种方式给记者们送来了节日的祝福。

这些记者笔下、镜头下记录、聚焦过的新闻人物,送来的一句句寄语对记者们来说,不仅是一份祝福,更是一份肯定、一份鞭策。

垃圾堆捡书读的男孩即将大学毕业

本报收到第一个热点人物的祝福,来自于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的陈亮。

2011年,13岁的男孩陈亮,出生5个月时遭遗弃,被抗战老兵陈恩惠从垃圾堆里捡到收养。十多年来,老人和自己的儿子还有陈亮相依为命,靠拾废品等艰难度日。由于经济拮据且没有户口,上不了学的陈亮经常在垃圾堆里捡书自学。此事经过本报报道后,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无数热心人士被这个困境中依旧心向光明的男孩感动。社会各界纷纷相助,各级领导关怀,陈亮享受到了孤儿待遇,户口、上学、住房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此后,我们依旧关注着陈亮,并做了多次跟踪报道。CCTV也做了专题采访报道。现在,他已是一名大三学生,迎接他的将是全新的未来。儿时“长大后回报社会”的承诺10年来他谨记在心,还有一年多就要大学毕业,实现承诺的日子越来越近,他紧张着,也期待着……

得知记者节即将来临,平时不善言辞的陈亮,特意在繁忙的学习间隙,为汉中日报人写下一段话:“用镜头锁住第一现场、用报道记录人间万象、用笔杆报道民生民情,祝记者节快乐!”手写的一份祝福,他告诉记者,自己是想通过这样的举动,来感谢曾经报道过他的汉中日报记者老师们。

用生花妙笔,多多记录“汉中式厚道”

2020年初,本报报道的湖北司机被困高速。汉中交警将其救助并妥善安置、送回的系列新闻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国内时期,为居家抗疫的国人送去一股暖流和战疫必胜的信心。一时间“汉中式厚道”成为整个互联网的热词,成为汉中驰名中外的又一靓丽“标签”。

2020年1月29日,高速交警梁亮与同事在巡逻中发现,一辆湖北牌照的轻型货车停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驾驶员在车内睡觉。经梁亮询问了解,该车驾驶员肖某为湖北省人,于1月初离开湖北辗转各地拉货。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升级,被困高速一周无法休息。梁亮和他的同事并未因肖某是湖北人而敬而远之,而是从受困群众的角度出发,勇于伸出援手,帮助解决困难。作为一名复退军人,梁亮在2017年参加警务工作后,将军人的优良作风传承到了警队。疫情暴发后,正在轮休的他迅速归队,主动向组织请战,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做到了“疫情不退、交警不退”,是最美的“逆行者”,荣获个人三等功、中国好人等多项荣誉。

“得到大家这么多肯定,我丝毫不敢懈怠,对自己工作有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11月2日,梁亮通过微信告诉记者,这一年多时间,他成长了很多,通过工作帮助到人,他更加坚定、肯定了作为交警服务人民的价值。现在的他,内心力量更强大,警服赋予他的使命感也更强烈。“奔走在现场,与民同忧乐……”这不仅是他给记者们的节日寄语,也是自己工作、生活的准则。

“做有温度的新闻,鼓励和帮助努力创业的年轻人。”

2020年12月15日,大雪纷飞,记者冒雪前往宁强县采访了90后“网红主播”王宁和他的直播事业,稿件刊发后引起了热烈反响,王宁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络红人”。从紫砂壶雕刻员到婚庆司仪,再到带货主播,一次次身份转变的背后是这个90后年轻小伙那颗努力奋进的初心。日均销售花盆1万个,年利润达到400万元以上,这不仅仅是一个个简简单单的数字,背后更是王宁打通直播致富路后,带领家乡父老同奔富裕路的真实故事。

一年过去了,王宁和他的“花盆

事业”又有了新变化。“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建起了花盆厂和近4000平米的物流仓库,还打造了直播基地培养了17名留守人员成为带货主播,销售花盆和我们家乡的农产品。”王宁告诉我们,这几天仓库正在搬迁,但这丝毫不影响大家备战“双十一”的热情,仅仅11月1日、2日两天他的花盆就成交了6000多单,销售额达30万元。

记者节前夕,王宁向曾经采访过他的记者发来信息,希望百姓周刊能够继续秉持从群众视角出发的初心,做有温度的新闻,鼓励和帮助更多像他一样努力创业的年轻人。

“有你们的关注,我会做的更棒!”

2019年,汉台区姑娘屈芳以5小时59分的好成绩喜获25公里公开水域马拉松游泳比赛世界排名第16位,刷新了陕西籍运动员在该项目的成绩,她也是陕西游泳运动员中连续两次出征世锦赛第一人。2021年屈芳代表陕西队获得第十四届全运会马拉松游泳女子10公里第四名。从五岁开始学习游泳,七岁进入汉中市游泳队,十二岁进入陕西省游泳队,再到后来成为国际泳联监测运动员,一路走来屈芳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运动生涯中一个个困难。

回想起2019年在韩国光州的那次比赛,屈芳感慨万千。5小时59分钟不间断的游,被海蜇蜇的全身是伤,长时间的泡在水里浑身长满了湿疹,到终点时泳衣里都是螃蟹……但是这些于她而言都抵不过勇往直前冲向终点的那颗心。就是这样的毅力和决心支撑着她一路为梦想奋勇前行。2019年7月,正在云南接受集训的屈芳通过电话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这些年来她的追梦故事,感染了无数天汉儿女。

11月3日,屈芳通过微信告诉记者,刚刚从第十四届全运会比赛归来,接下来自己要开始学习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游泳教练。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新的学习过程。“我会把自己这些年比赛的实战经验系统整理,传递给年轻运动员们,希望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梦想。有你们的关注,我会做的更棒!”最后,她也向记者表达了节日的祝福。

“鼓舞新时代浩然正气,你们功不可没”

11月3日,本报收到来自青藏高原王源的祝福:我们的视野因你而拓展,我们的世界因你而宽广,我们的生命因你而精彩。记者节,祝汉中日报记者: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汉中城固籍王源与本报的缘份起于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那天就读西藏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大三的学生王源,正在九寨沟的天堂洲际大酒店天浴中心实习,那天这家酒店是重灾区。

“地震发生的时候,天浴中心男更衣室的墙皮脱落、顶灯掉落,4个小男孩和我都在更衣室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显得很惊慌。第一时间保护好他们是我本能的反应。”他把3个孩子一口气塞到沙发底下,又从衣柜里掏出水杯,把第4个孩子护在肩膀下,趴在沙发边熬过了最初十几秒剧烈的晃动。后来,被救孩子的家长给他微信转账10000元作为酬谢,被他婉谢。大学毕业后又两次退回被救孩童家长以不同名义转发给他的款项。

王源见义勇为又拒绝被救者父母酬谢的事迹被本报以《九寨沟地震,汉中籍学生王源勇救四孩拒酬谢》为题报道后,他因临危不惧、护佑生命的壮举先后被授予汉中市最美人物、陕西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2019年,他顺利考入新疆建设兵团的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当上公务员。本报再次报道《中国好人王源:青春热血援疆去》。他到新疆后,先去南疆支教一年,今年七月才回单位负责体育方面的业务。他认为我们的报道给社会传递了正能量,鼓舞了新时代浩然正气,也间接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非常感激。记者节到来,刚忙过新疆胡杨林旅游旺季的他,特地发来手写祝福。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