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洋县用传统文化滋润学生心田

2021-11-11 11:15  渭南日报

本报通讯员 张恤民

动静绕指尖,光影舞翩跹。在洋县青年路中心小学的皮影展演中,一双双灵巧的小手用一张兽皮、一根丝线、一盏明灯,演绎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剧目,让人啧啧称奇。

洋县青年路小学皮影社团是2016年3月创建的校园特色社团。为了激发广大师生学习皮影的兴趣,该校特邀县内外多位皮影文化传承艺人为社团进行培训指导。国家一级导演赵玉明老师和国家一级演员刘英英、国家二级演员闫正义用皮影的专业手法、技艺为孩子们耐心传授。

5年多的时间里,该校皮影社团的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创作经典剧本《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坐井观天》《拔苗助长》《闪闪红星跟党走》《王二小》《鹮乡好少年》等,这些剧目不仅保留了传统皮影戏演艺、造型等方面的精华,而且将孩子们熟悉的动画故事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让皮影艺术呈现出一种神奇独特的风格。

近年来,该县教体局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把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建设和实施策略融入到学校教育中,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聘请校外艺术教育专家和地方民间艺人定期到校为师生做报告,举办传承项目培训、成果展示等,让学生在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一声锣鼓,一场汉调桄桄杖头木偶戏《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在洋县南街小学开演了,小小表演者稚嫩的唱腔和细腻传神的表演展现了孩子们的活泼灵动。

南街小学从2010年将非遗项目引进校园,建立了汉调桄桄、皮影戏传承基地。2016年4月,学校赴青岛参加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轰动全场。目前,学生已由一般的表演走向桄桄木偶戏创作、木偶道具制作、画脸谱、服装设计等技艺。

“端一把椅儿坐当面,娘把这心酸事细对儿言。”在洋县城西小学第二课堂,老师表演的秦腔《三娘教子》音壮声亮,飞出窗外,教室的小演员也上台模仿,甜润的童声传遍校园。2016年3月,该校成立秦腔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编写集戏曲种类、脸谱介绍、基本功及教学案例为一体的《戏曲校本教材》。将戏曲文化融入学校艺术课堂教学中,作为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资源,在审美愉悦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步引导、通过逐步推进的方式在全校形成了较为浓厚的戏曲教育氛围。

如今,洋县每一所学校都结合地域、历史、自然等因素,充分利用墙壁、走道、班级、橱窗、草坪、操场、食堂等设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