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产业提效 文化提神 生态提质

2021-12-01 12:25  渭南日报

本报通讯员 张骁

法镇位于南郑区东南部,总面积179平方公里,人口1.76万人,是“川陕红色交通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左翼戏剧运动先锋左明的故乡。2017年被授予“省级生态示范镇”,2021年9月被市上确定为“乡村振兴示范镇”。该镇坚持产业提效、文化提升、生态提质的要求,着力打造“产业旺、生态美、乡风淳、百姓富”的茶叶小镇。

坚持巩固与振兴衔接 守牢“防返线”

经过脱贫攻坚战,法镇5个贫困村、276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乡村振兴基础良好。

该镇扛牢党委主体责任,班子成员分片包抓、下沉督导,讲政策、点问题、定措施、补短板,做到问题及时发现、立即研判、精准施策、限时销号。压实村党支部、四支队伍、网格员各方责任,采取风险摸排网格化、监测预警信息化、台账数据精准化、帮扶走访常态化“四化管理”,切实做到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

围绕提升满意度、迎接后评估大考,结合灾后重建、抗霖秋冬播等工作,镇干部白天到田间地头、晚上进农家院落,不厌其烦走村入户,重点掌握450户老人户、587户低收入家庭户和130户分散供养五保户动态情况,及时解决问题,真情实意服务群众。

紧盯62户“三类”人群,抓好防返贫监测帮扶和动态调整,坚持专人跟踪监测、每月研判评价、精准分类施策,落实产业奖补、稳岗就业、大病救助、兜底保障等措施,及时全面消除返贫风险,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坚持规模与效益并重 做强“产业链”

近年来,该镇累计发展茶叶3.7万亩、中药材4.6万亩、猕猴桃1100亩、稻渔综合种养800亩、食用菌300万袋,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力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法镇依托云山、汉祥等4家龙头企业,将茶叶种植面积扩大到4万亩,推进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提高茶叶质量,加快建成规范化茶叶交易市场,打造良种繁育、茶园建设、质量品牌、市场营销一体化产业链。2022年将实施云丈山黑茶公司二期茯茶生产线项目,破解多年来春茶一季、夏秋不采的难题,预计带动茶农年均增收1000万元。

培育旅游产业链,彰显秀美山水、左明故里生态文化优势。建成20公里乡村旅游环线,打造农家休闲体验带、茶山溶洞戏水观光带、茶韵文化体验带,形成“一路三带”全域乡村旅游产业链,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网红地。

用足用活“两山银行”平台,整合资源要素、包装提升推向市场,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加快狮子崖水库、硫磺沟温泉、左明红色研学基地等9个项目前期工作,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

坚持颜值与气质共生 彰显“乡村美”

既抓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面子”,又抓乡风文明地域文化“内涵”,推动高颜值和好气质双提升。

该镇采取“党支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全镇14个村无空壳村,其中4个村集体经济积累超过20万元。引导全镇19个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提供劳务等方式,将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全年就地季节性用工8万多人次,劳务报酬近千万元。实施产业带头人培养、党员能人领办产业“双育工程”,建成党员创业示范基地5个,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41名,把更多的贤达能人聚集在党组织周围,让红色气质点亮文明底色。

经镇人代会批准出台《法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河长制、山(林)长制,加大“五堆十乱”整治力度,加快建成集镇污水处理厂,巩固提升市级“四好公路”创建成果,引导群众共建共享共治,倾力打造宜居法镇、美丽乡村。

广泛开展研学活动,深度挖掘法慈院、左明、汉调二簧文化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扩大影响力和美誉度。推动镇村15个文化服务中心活动常态化,用好文化大院、乡村大舞台、“一约五会”“红黑榜”平台,激发乡贤能人、职业农民、返乡人才的创业带动潜能,弘扬守望相助、向善向上的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