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2021-12-17 16:06  汉中日报

李小玲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地方职业院校面临治理主体不协同、帮扶对象不全面、政策体系不健全、教育供需不平衡等四大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秉持服务思维,协同多元主体共创

针对治理主体不协同、服务理念滞后等问题,树立精准服务理念,面向农村新情况、农业新业态、农民新需求,立足宏观谋划,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职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全面统筹协调教育、政策、资金、制度等多元要素,促进职业教育服务与乡村振兴各要素的精准对接;打破职业教育与社会技能培训的界限,协同多元主体共创,凝聚发展合力。明确各方的权、责、利,构建城乡职业院校协同育人机制,转变城乡院校各自招生与独自培养等“单打独斗”的状态,实现资源共享与人才共育。

二、注重按需培养,推进服务能力建设

面对帮扶对象不全面、服务能力孱弱等现状,重点锁定易返贫、老龄化及三农新人这三大群体。针对易返贫群体调整教育培训内容,以农业生产、生态及技术等模块帮助其建立个人成长机制,在多级教学网络与多方创业导师的支持下,使每位学员都能学有所长、业有所精,提升此类群体的自适应与风险应对能力;针对老龄化群体,开设养老服务专业,建设养老服务实训基地,鼓励其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并通过在线教学、集中面授教学的有机结合,形成职业院校服务老年群体的双向互动模式;针对三农新人,全面建立公费支持“定向生”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孵化“脱贫致富领头人”“电商创业合伙人”“基层组织接班人”等复合创新型人才。通过构建质量认证体系,重塑课程、课堂、师资、教材、基地、产业等关键环节与流程,为乡村振兴培养各层次、各类型人才,实现“土专家”“田秀才”与专业涉农人才的良性互动。

三、立足顶层设计,健全政策制度体系

对于政策碎片化、服务动力匮乏等问题,对接国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具体要求,建立以提升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为目标的政策体系。从政策目标来看,转变职业院校在服务乡村发展上思考不足、行动不够等问题,全面加强职业院校能力建设与内涵建设,从人才培育、技术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为乡村发展提供全面支持;从政策内容来看,发挥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技术革新与社会培训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为乡村发展的各环节、各领域提供综合服务。

四、推进供给侧改革,提升产教适配度

针对教育供需不平衡、产教配置错位等问题,推进供给侧改革,提升产教适配度。既要充分挖掘乡村教育资源,鼓励乡村学校参与服务,以缓解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不足的问题,又要提高职业院校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通过市场机制的参与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乡村契合性,改革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使之所学能够有效应用于生产实际中并生成较高的收益;依托产业特色构建“电视+夜校+钉钉+服务热线”的职教培训模式,解决农民生产生活诉求,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技术支持,通过持续调整和拓展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布局与社会服务功能,使供给侧与需求侧各要素全方位对接与融合,全面贯通乡村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破解职业教育服务供需不平衡难题。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