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下午的陕西省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七场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省疾控中心主任刘峰通报了近期陕西省疫情防控工作情况,表示将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安排部署,在国家督导组的指导下,以更高站位认识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复杂性,以最快速度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链条,以更严举措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以更强责任担当织密织牢疫情防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同时,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坚持科学精准从严从紧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群众度过健康平安的节日。
尽快完成密接次密接者追踪管控
加强重要场所精准防控
首先全力控制疫情传播扩散。全面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加压加力流调溯源、追踪管控、核酸检测,查清楚病毒来源、查清楚传播途径、查清楚涉及人员,尽快完成对全部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控,加强对关键部位、重点人群和重要场所的精准防控,以最快速度切断传播链条。同时,紧盯入境人员和外省重点地区来陕返陕人员,继续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全面核查、精准排查,分类处置、不漏一人,扎实做好外防输入工作。
其次,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对西安口岸入境人员,继续落实从口岸入境、检疫、核酸检测、转运分流、隔离观察到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等全链条闭环管理。对外省口岸隔离期满来陕返陕人员,继续执行提前联系、抵达后“点对点”转运至目的地,补足我省隔离观察、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闭环管控要求。对口岸接触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的高风险岗位人员以及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等的高风险岗位人员,严格落实底数清晰、人员固定、规范防护、全程闭环、高频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防控要求,做好岗前培训。加强病毒变异和疫情趋势研判,针对病毒变异及传播特点,评估各类从业人员防护措施的有效性,有针对性地完善本地区本行业防控措施。
最后,强化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双节”期间提倡非必要不流动,倡导“就地过年”。严格控制高铁、列车、长途客运汽车等交通工具载客率,减少交通工具内人员聚集和走动,提醒旅客保持安全距离,做好佩戴口罩、手消毒等个人防护。加强对旅游、交通、餐饮等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管理,督促引导工作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各地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要做好14天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人员、口岸的高风险岗位人员以及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疗机构和发热门诊等的高风险岗位人员等重点返乡人员的摸排和网格化管理。相关人员返乡后做好健康监测,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
强化多渠道监测预警提高加强针接种率
进一步强化发热门诊“哨点”作用,严格落实发热病人闭环管理要求。所有发热病人全部进行核酸检测,4-6小时内反馈核酸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反馈前全部留观。不具备诊治条件的医疗机构,特别是诊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常规诊治具有新冠肺炎可疑症状患者。做好口岸通道、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监测,收集“陕药通”药店购药人员、发热门诊、教育机构、各级医疗机构、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的人和环境核酸检测情况,并密切关注网络媒体等多渠道预警信息,建立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提高信息研判和预警响应的及时性。
弘扬节约风尚,尽量不举办大规模人员聚集性活动,提倡家庭聚餐聚会等不超过10人,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尽可能缩小活动规模。承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餐饮单位须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就餐人员落实扫码、现场测温和佩戴口罩等措施后进入就餐场所,做好餐厅的通风消毒工作;自行举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个人,须向属地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报备,落实属地疫情防控规定。
公共交通工具、旅游景区、宾馆饭店、影院剧院、文博场馆、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洗浴场所、体育场馆、建筑工地、工厂车间、社区棋牌室、麻将馆等人群密集场所,要落实“戴口罩、逐人逐次扫码测温、核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等防控措施,督促落实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接种,强化健康监测和核酸抽检,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各地要多渠道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加强自我防护,在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场所以及人群聚集的室外场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注意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严重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应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加强政策宣传,讲清加快接种的意义和接种加强针的必要性,在坚持知情、同意、自愿的同时,进一步强调接种义务和责任,引导群众特别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提高加强针接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