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推进新型城镇化 打造全域大花园

2021-12-23 14:18  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 刘俊强

汉中“一江两岸”会客厅。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我市把加快新型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围绕“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以打造全域大花园为引领,以“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有力抓手,加速补齐城镇基础设施短板,促进了城乡面貌大变化、发展环境大改善、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大提升。

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坚持以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为统领,以建设全域大花园核心区为切入口,加快推动中心城市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大力推动汉南城一体化发展,统筹布局中央文体区、中央商务区、中央金融区、中央创新区,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强力推进“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着力补齐城市短板。全市全年计划实施老旧小区、棚户区、人行道、背街小巷改造,以及违建拆除、断头路打通、架空线缆落地等项目900个,截至目前实际开工1141个,开工率达到126.7%,完工785个,完成投资187.97亿元,天汉楼、天汉大剧院、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一大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

中山街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主任顾峰向记者介绍,轻工局家属院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楼宇年久失修,基础设施不完善、屋顶漏雨、道路坑洼积水、化粪池外溢、自来水公共水表水损严重,长期无人管理,成为社区治理的难题。该小区于去年11月开始实施改造,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前提下,对小区老化电缆、楼顶防水、居民用水一户一表、下水管网、小区路面、楼梯间照明提升和安装楼梯间扶手等进行整体改造提升。改造完成后,干净的墙面、平整的道路、明亮的楼梯间、方便的用水设施……轻工局家属院曾经的脏乱差已成为了历史,让居民真正享受到了政策落地的实惠。

“秦南路完全变样了!”杨林是汉中体育场工作人员,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秦南路,他见证了秦南路改造前后的巨大变化。秦南路挨着体育场南院墙,原来道路破损坑洼,违法建设影响通行。全面改造后,通过拆除违章违法建筑、清理马路市场、路面白改黑、铺设人行道、补栽行道树、架空线缆入地,道路面貌焕然一新。

县城建设彰显地域特色

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了《汉中市“十四五”绿色循环发展规划》《汉中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一核、两翼、六极、多点”城镇布局体系,突出美丽县城建设“一县一策”导向,围绕产业布局、自然禀赋、人文历史,精准定位县城功能,形成了汉台区围绕现代服务、南郑区围绕幸福产业、城固县围绕绿色制造、洋县围绕有机产业融合、西乡县围绕绿色食药、勉县围绕现代材料、宁强县围绕绿色循环、略阳县围绕食品医药、镇巴县围绕生态经济、留坝和佛坪县围绕旅游业的“十四五”一县一业差异化发展格局。同时按照《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从建筑强度控制、绿色节能设施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人性化公共环境营造等方面加强县城建设管控,建设各具特色的高品质宜居县城。

强化项目带动,紧紧围绕“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加快县城道路、绿化、供水、供气、防洪排涝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承载能力,推动县城集约、集聚发展。截至目前,9个县累计开工项目599个,建成投用467个,完成投资56.03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8.23%。城固县通过城区绿地公园修缮、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等方式,建城区绿地面积达到687公顷,绿地率达到33.03%,极大地促进了城区生态环境品质提升;西乡县引进专业保洁公司,率先在全市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城乡环境大幅改善;宁强打通县城“断头路”2条、改造背街小巷14条、完成道路人行道改造5条,城区道路总长度达到66.5公里,道路通行条件持续改善。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产城融合进一步得到体现,航空智慧新城、城固三合园区、勉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洋县生态有机食品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特色专业园区,宁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获批省级高新区,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围绕城市管理中突出问题,持续改进城镇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了市、县区、街道乡镇、村社区四级管理网络,科学划分网格单元,优化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生活垃圾收运、道路保洁提升、露天烧烤治理、占道经营治理、杆线治理、停车秩序管理等影响城市容貌的重点难点纳入考评,下“绣花”功夫治理城市环境问题。积极推行“四长制”和“门前五包”责任制度,坚持县城城区主次干道全天候保洁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建立“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县城亮化绿化美化力度不断加大,道路、广场、公园、路灯等市政设施的维护管理责任进一步夯实,让县域道路更干净,路灯更明亮,树木更青翠,夜景更美丽。

小城镇建设亮点纷呈

对于像青木川镇这样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和生态环境优势的小城镇,我市注重发挥其带动和引领作用,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特色突出、功能集聚、服务集成、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惠泽民生”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完善设施、彰显特色”的发展思路,率先将其打造为服务农民、带动发展的区域中心,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吸引人口回流。目前,全市27个省市级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已完成年度投资69.47亿元,引领和带动其他集镇围绕打造文化旅游类、健康养老类、研学教育类、体育休闲类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差异发展,形成了一批以点带面、优势互补的城镇群。略阳县黑河镇、南郑区黄官镇水井村成功创建2021年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西乡骆家坝、樱桃沟、茶园,南郑黎坪景区,城固桔园、张骞纪念馆,洋县梨园景区、长青华阳景区,佛坪熊猫谷景区,镇巴县苗族风情谷等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

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

将打造美丽乡村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协调推动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通过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打造“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以农村危房改造为抓手,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农房抗震改造等,强力推进农村住房安全工作。目前,全市危房改造“唯一住房”不安全的问题,已通过维修、购房、公益房安置、投亲靠友等方式解决了安全住房,实施拆除重建的农村住房已全部开工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深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全年建成美丽宜居村庄130个。其中,南郑区汉山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经验做法,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建设报等国家级和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