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冯勋 邱适
2021年以来,市人社系统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和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盼,以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为统领,坚持六个聚焦、实施六项行动,全力助推脱贫人口从就业脱贫向就业致富迈进,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聚焦高质量就业期盼,实施就业富农行动。我市按照稳总量、扩增量、提质量工作思路,坚持产业、就业、创业三业融合、稳岗、扩岗、送岗三措并举,完善优化19项就业帮扶政策,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服务优先保障、外出务工优先输出、本地岗位优先吸纳、技能培训优先提升、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33万人,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务工37.38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4.02万人,7.93万户易地扶贫搬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2021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1602.48元,增幅15.17%,其中工资性收入8908.57元,占比76.78%,就业务工成了脱贫家庭收入增长的主渠道。
聚焦高技能培训需求,实施技能强农行动。为提升脱贫人口就业能力,我市坚持以扶志为先导、以扶技为抓手、以强技为根本,将职业技能培训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相结合,带动更多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累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5.1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1.94万人次,在人社部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就业创业交流活动上,紫阳修脚旬阳建工分别荣获就业带动类劳务品牌。培育劳务品牌7个,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9.5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05万人,人均务工月工资稳定在4000元以上。
聚焦高素质人才引领,实施人才兴农行动。我市按照引用高端人才、培育专业人才、盘活乡土人才的思路举措,积极推动各类人才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全市累计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600人,招聘高层次人才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230人,招聘特岗教师 520人、考试转编特岗教师949人、三支一扶人员76人,接收安置免费师范生33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21人、定向招聘残疾人2人。累计选派1149名专业技术人才赴外培训学习、1122名高层次人才赴基层一线服务,完成100名镇(办)新招公务员乡村治理培训、13060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聚焦高品质生活夙愿,实施社保惠农行动。为有效发挥社会保险稳定器作用,我市继续巩固全民参保计划实施成果,认真落实脱贫人口养老保险政策,不断推进脱贫人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农村缴费困难群体最低缴费应代尽代和五个不出村经办模式全覆盖,全市脱贫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2.32万人,参保率100%。为农村困难群体和重度残疾人代缴城乡居保费90973人619.62万元,代缴率达100%。2021年12月,安康城乡居保经办服务工作被国家人社部拍成专题视频课件,在全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上滚动播出,受到广泛好评。
聚焦高收入目标实现,实施品牌优农行动。我市紧紧围绕建设新社区、培育新产业、推广新模式、锻造新工人、完善新功能、创造新生活六新目标,巩固拓展龙头企业+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的产业发展模式,以新社区工厂为载体,加快产业延链、补链,推动毛绒玩具、电子线束、服装织袜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就地就近稳定务工机遇,助推脱贫人口就业增收。全市2021年新增社区工厂375家,总量累计达到1023家,吸纳就业31667人,其中脱贫人口8278人,新社区工厂实现产值56.86亿元,累计发放工资4.91亿元。
聚焦高效能服务标准,实施帮扶助农行动。为精准掌握脱贫劳动力就业状态,确保脱贫劳动力不失业、不减收,我市按照早发现、早预警、早帮扶工作要求,扎实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防返贫动态监测。印发了《稳岗就业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实施方案》,通过四支队伍入户核查、呼叫公司电话核准、人社部门抽样核实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就业动态监测,精准化做好就业帮扶。探索建立劳务组织开办到村、就业帮扶精准到人四级人力资源服务机制,着力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派遣不精准、就业不稳定、服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问题。坚持监察仲裁齐上手,全力以赴抓维权,有效保障脱贫人口务工收益。劳动保障监察立案结案72起,为913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937.8万元,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004起、办结1004起,结案率100%。市人社局被授予全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集体;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被授予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