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高文亚
留坝县着力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积极运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方式,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活动,倡树文明新风,助推乡村振兴。
村规民约“定标准”
“礼金不超过200元,宴席不超过15桌,标准不超过500元,烟不超过20元……”武关驿镇河口村,一位老者正在村民大会上向村民们宣读已经修订完善的《河口村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办理参考标准》。“以前每年的人情开支都很大,现在这个《标准》给我们请客送礼提供了参考,挺好的。”村民李志瑶说道。
面对村里的红白喜事,如何让群众有据可依?留坝县河口村探索将原有的村规民约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修改和完善,并借鉴其他县区的先进经验,将直接参与红白喜事的乡村厨师、支客、德高望重的长者纳入村道德评议委员会,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并对婚丧嫁娶的招待范围、宴席标准、规模上限等细节逐一作出明确规定,使《标准》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自2021年以来,留坝县积极开展乡村德治体系建设工作,指导各村进一步修订村规民约,持续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完善“德美屋”运行流程,不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目前全县75个村均已成立了“道德建设委员会”,修订了村规民约,将“孝、善、诚、勤、俭、美”作为主要内容,在群众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移风易俗实施细则》,并组织群众广泛开展道德积分活动。通过群众评议、积分兑换活动,调动村民们守道德、讲文明、树新风的积极性,促进广大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人民群众“齐参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变陈规陋习需要久久为功。营盘村党支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依托“道德讲堂”、“院坝说事会”等场所,组建了一支由本村群众组成的理论政策志愿宣讲服务队伍,与群众交心,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活难题,并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做到一家带两家、两家带大家,让移风易俗的新常态逐渐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认可。
去年11月初,村民李金成家本来要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宴,但他所计划的婚宴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婚宴标准也超出了《营盘村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办理参考标准》的规定。村干部得知此事后,立马到李金成家里,为其仔细讲解《标准》和疫情防控细则。李金成在村干部的劝说下不再举办婚宴。“我本来想着家里有个喜事,请些亲朋好友一起来高兴高兴,乐呵乐呵,没想到超出了《标准》,也违反了疫情防控规定,多亏了村干部的提醒,要不然出了错,就不好了。”李金成说道。
留坝县积极入户开展以“宣传村规民约,共建和谐乡村”为主题的义务宣讲活动,并采取设置宣传栏、绘制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文化墙、村级微信群等方式反复宣传,努力营造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新风尚”灌输到群众心里,让群众能够主动接纳新风尚、学习新文明,形成村美、民富、邻里和睦的新画卷。
党员干部“做示范”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身体力行,才能发挥好先锋带头引领作用。
火烧店镇中西沟村的王继明已经60多岁,是一位拥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自从村上开展推动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行动,他就参加了村内设立的无职党员公益岗,积极主动配合村“两委”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家里有红白事了,王继明主动要求简办;邻里有困难了,他第一个伸出援手;村上的工作他也积极参与……他说:“身为老党员,就要做好榜样,我们自己把事情做好,群众就会跟着我们一起做。”
李大明是王继明的邻居,在王继明的影响下,慢慢改变了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王大哥经常给我们讲卫生知识和村上的《条例》,我也明白了很多,开始跟着他学,还到村委会的图书室看看书、唠唠嗑,比打麻将好。”李大明说道。
留坝县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关键少数”的作用,要求党员干部管理好家庭成员,引导好亲戚朋友,争做优良风尚的领头人、移风易俗的示范者,让移风易俗的观念和行动在群众中遍地开花。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成立党史宣传宣讲志愿服务队伍,实施“红色故事会”“新时代夜校”“百姓大舞台”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着力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探索创新;采取“讲、学、传、颂、用”等方式,推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同时,结合扶贫扶志,深入开展“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院坝评议会、红黑榜公示、家风家训评选挂牌等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推进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为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增添新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