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归雁”合唱山水歌——紫阳县洞河镇扭住产业抓振兴

2022-03-02 10:04  安康日报

记者 王拥 吴苏

阳春三月,紫阳县洞河镇的村民们陆陆续续在田间地头忙活了起来,早春的阳光温暖和煦,耕地被晒得蓬松酥软,路旁的林木抖擞起枝条,点点翠色从枝头生发。洞河、汝河的流水碧绿盈盈,交汇的河流润泽着两岸的山乡,人勤春早的场景在这片蕴满生机的土地上随处可见。

镇长为洞河镇富硒茶代言

十三五期间,洞河镇依托国家扶贫措施,让镇域内的水电路讯实现了全境贯通,村民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等均得到了大幅改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落地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洞河镇党委政府围绕跳出洞河看洞河,依托项目谋发展的思路,精心谋划包装项目,采取上门招商、亲情招商、点对点精准招商等办法,吸引本镇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仅去年一年,就引进畜牧养殖、果蔬种植、中小茶企、中药材种植等8家主体投资兴业。经营主体通过园区务工、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收购、收益分红等方式带动682户2024人兴业发展,逐步实现全镇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

聚焦产业建设,镇党委书记徐恒鑫有着清晰的目标规划。茶叶是洞河镇的主导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将持续抓好现有1万余亩茶园的精细管护,推行茶叶产业标准化、示范化、园区化建设,鼓励各村建设中小茶企,实现茶叶产业提质增效,达到一片叶子富裕一方人的目标。其次,突出县城近郊优势、洞河自然禀赋和G541过境交通优势,全力打造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工程。把更多村民嵌入产业链中,让一片叶子、三个篮子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富民产业,同时充分发挥紫阳东大门的区位优势以及汉江生态经济带的节点优势,聚力打造渔乡小镇、水韵洞河,实现基础设施硬起来、城镇建设靓起来、渔乡名气火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幸福指数涨起来的目标,努力把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变成生动实践。

一叶硒茶,赋能乡土焕新貌

茶叶是紫阳县的传统产业,因为土壤中丰富的硒元素,使得紫阳茶具备了富硒的特质。上世纪90年代,时任中国营养学会会长的于若木在考察了紫阳县茶产业之后,欣然题词紫阳茶富硒、抗癌、色香味俱佳,系茶中珍品。这为紫阳富硒茶走向全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紫阳县,几乎家家户户都栽种有茶树,洞河镇也不例外,紫阳群体的老树茶品种随着紫阳富硒茶的品牌打响声名鹊起,在省内外都有着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多年来,到紫阳喝富硒茶成了一种习惯,每每来到本地的游客,在离开时,总不忘带点茶叶回去赠送亲友,这也使得紫阳富硒茶具备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田榜村茶叶园区

2018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归雁工程的召唤下,曾在外创业多年的洞河镇田榜村村民杨锐回到了家乡。因为我以前就是在西安咸阳等地售卖我们家乡的茶叶,那时候都是从农户手中收购,没有办法统一标准,就想着有机会就回乡把我们自己的基地建设起来,从源头控制采摘、加工标准,建立我们自己的品牌,让家乡的富硒茶能赢得更大的市场。说干就干的杨锐,很快便在洞河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在前河村投资建厂,流转土地。次年,杨锐的紫阳山水生态茶厂便竣工投产,他将鲜茶叶从村民那里收购回来,加工绿茶、红茶,在延长了收购期限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群众争相为他点赞。

如今,杨锐的自有茶园面积已有400余亩,占地4600平方米的厂房设有60吨绿茶生产线2条,30吨红茶生产线一条,30吨白茶生产线一条,100吨黑茶生产线一条。他还在园区内建设了山间民宿,结合周边的茶园,就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茶旅融合旅游目的地。在一片叶子富裕一方乡土的规划下,杨锐的茶叶入驻多家门店,销售网点遍布陕西各市县,他创立的品牌品品呗紫阳富硒茶更是先后荣获陕西茶行业十佳茶品牌、全国绿色有机茶,茶厂荣获紫阳县脱贫攻坚特殊贡献奖,被评为中国优质茶叶金奖单位。

放眼全镇,还有多家茶企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拓宽了销路,延长了产业链,在带富一方乡亲的过程中,让洞河的资源禀赋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助推全镇经济发展迈向了新的高地。

畜势待发,走出产业羊关道

咩咩咩每天天不亮,在沃农生态农业园区务工的楸园村民石万红就会被羊叫声唤醒,去年7月份,紫阳县沃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后,石万红便和丈夫邓左华来到这里务工。每月工资3500,就是给羊喂饲料,还包吃包住,我们很满意。勤劳朴实的石万红夫妇,一边忙着给圈里的2000多只羊喂食,一边笑着介绍说。

坐落在楸园村的这家集家禽饲养、农作物种植、饲料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公司,正是洞河镇党委政府实施归雁工程结出的项目硕果之一。

黑山羊养殖基地

园区负责人陈进宝,20出头就在外地务工,在很多行业都涉足过,通过多年打拼,手上有了一定的积蓄。去年,在矿山上淘金的陈进宝接到老家村干部打来的电话,诚邀在外创业、务工的有为之士回乡发展,帮助家乡建设,带动群众发展。陈进宝心里颤了颤,离乡多年,他正愁没有机会回到老家,此时家乡有温度的招商政策瞬时击中了他的心扉,在和家人商议后,他便迅速回到老家,开始思肘产业发展的方向。我们这里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有很多少数民族聚集,全镇大约有1500余非汉人口,他们平时就养牛羊,发展这项产业有一定基础,加上牛羊肉价格波动不大,市场受众广,前景非常不错。在镇党委书记徐恒鑫的策划包装下,加上自己的妹夫对养羊研究颇深,陈进宝当机立断,就从养羊开始抓!

万事开头难,养殖园区的建设,受多个部门的监管。镇党委书记徐恒鑫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专门将林业、农业、国土、环保等多个相关部门负责人请到村上,挨个解决用地、排污等问题,避免了后续的返工重建。手续疏通后,一座占地5000余平方米的园区很快便拔地而起,2000多只从贵州引进的努比亚黑山羊在这里安了家,有了妹夫的技术保障,小羊们长得膘肥体壮,当年便出栏了大部分,不仅丰富了本地群众的肉篮子,更为远方的消费者带去了营养美味的富硒羊肉。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秋收时节原本被村民丢弃的玉米秆也被陈进宝收回来,加工成羊饲料,大量的羊粪经过处理后,又成了上好的肥料,下一步,陈进宝还准备号召更多村民或养羊或种植牧草,让他们有多方增收的渠道。在沃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落地的半年多内,一业带动多业兴的产业格局已然形成,立体的循环农业经济产业链在洞河的山山水水间蔓延,奏响了产业富民的振兴曲。

蔬果满园,良田沃野奏欢歌

离开楸园村,沿着水路乘船而上,便来到了洞河镇的果篮子和菜篮子基地石家村,这几日天气晴好,村民们正在大棚里整地翻耕,准备栽种辣椒、白菜等蔬菜,路旁的金钱橘、算盘李等果树也已吐出了新枝,村支部书记张开波介绍说:我们村上一直都有种植蔬菜、水果的传统,因为离县城也近,村民们每天早上都会坐船到县城去卖菜,一天卖个几百块不成问题。卖菜,曾是石家村村民增收的主要方式,可随着村里劳动力的年岁渐长,耕地、育苗、施肥等繁琐的农活也慢慢干不动了,加上运送蔬果需要一身好力气,这些老去的村民,逐渐对这项营生无能为力,村里的土地也开始大面积撂荒。看着原本长满蔬菜的土地被杂草占满,镇村干部不免唉声叹气,好好的地就这么荒了,多可惜。

石家村蔬菜大棚

洞河镇全景图

在洞河镇招商引资的项目推动下,来自权河镇的村民周其书看上了石家村的沃土良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村民的土地都流转过来,成立了紫阳县山野食品有限公司,并通过县、镇干部的牵线搭桥,与安康睿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让村上的蔬菜直达城里人的餐桌,再也不愁销路。除了周其书,当地村民刘祥春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香椿产业,祥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落地,又为村上菜篮子的扩张蹚出了好路子。我们后续还准备对金钱橘进行提苗扶壮,扩大我们洞河蔬果的知名度,借此打造成田园综合体,让美丽乡村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福地。提及未来的发展,张开波的眼眸中满是憧憬。

在下一步的规划中,围绕洞河镇各村的实际情况,当地党委政府积极整合资源,将各村的优势特色充分利用,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包抓、一套推进方案的服务机制,发扬店小二精神,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解决项目在立项、环评、开工、投产等过程所涉及的行政审批以及道路、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网络等问题。深入开展返乡创业工程,加强重要群体的对接联系,优化招商投资软、硬环境,加速推进项目落地开花。

政府用心、企业放心、群众舒心的格局下,洞河镇的产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2月25日,洞河镇召开了何必去远方 此刻正漂亮2022年洞河镇归雁经济系列主题活动,一大批曾在外打拼的游子,在台下倾听了镇党委书记徐恒鑫动情地讲话。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招商策略下,洞河镇坚持软环境建设和硬环境支撑两手抓,为投资者做好服务,让他们能够在洞河这片土地上有所作为,实现百凤栖息,让渔乡小镇 水韵洞河在归雁人才的助力下,变得更加宜游、宜业、宜居。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