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防返贫,汉中有这样的“铜墙铁壁”

2022-03-04 14:11  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 衡俊昌 见习记者 董雪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严格执行“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主线,狠抓“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针对我市脱贫户和三类人群的67.5万人,采取帮扶不松劲、政策不断线,不断创新思路,改进监测等手段,完善帮扶举措,努力构建防返贫的“铜墙铁壁”,全方位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精准监测不留死角

“真是多亏了党和政府啊!要不是有这么好的政策,我这个家就没了。”勉县长沟河镇转咀子村村民谷翠平感慨地说。

去年8月21日,勉县遭遇特大暴雨,受灾最重的长沟河镇山体塌方致道路中断,部分民房受损。谷翠平家房子因受损严重,被第一时间转移到安置点,其家庭存在返贫致贫风险。

该村网格员了解到情况后,通过全市防返贫监测预警平台使用“一键报灾”功能,及时将她的情况录入系统。民政、住建等部门得到信息后,不到一天时间,就将米、面、油、棉被等生活物资和2000元临时救助资金送到了谷翠平手中,她家也被纳入需帮扶人员名单。

“根据政策,谷翠平全家4口人享受了5万多元购房补贴,我们还为她家上大学的孩子申请了3000元补助。”长沟河镇帮扶干部王勇说,目前谷翠平一家在县城购买了一套安置房,已经拿到钥匙,正在装修。

“不让一户有返贫致贫风险户被遗漏。”这样快速精准反应得益于我市建立的防返贫监测预警平台。该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与教育、医保、住建、水利、民政等11个市级行业部门的信息共享,以及市、县、镇、村四级网络互联,及时收集汇总全市脱贫人口和三类人群等重点人群家庭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确保及时预警致贫返贫风险,超前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

平台上线以来,共向县区反馈373个批次7.33万条疑似风险数据,为及早发现返贫致贫隐患、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确保不发生大规模返贫致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全市共识别三类人群7705户21323人,均安排了帮扶责任人,制定了针对性帮扶措施,全市未发生一例脱贫户返贫或新增致贫。

防返贫措施织密保障网

去年,镇巴县杨家河镇三湾村脱贫户范金强的妻子因心脏主动脉夹层破裂住院,手术后在家休养。范金强放弃外出务工,在家照顾妻子,再加之手术费用高,经合疗和大病一站式结算承担85%后,自费金额仍达6万余元,造成家庭生活困难。

针对这一情况,县上采取了一整套帮扶措施,为范金强落实两次临时救助5千元,落实城乡居民防返贫专项救助3.2万元,帮扶联系人通过水滴筹动员社会力量捐款1.98万元,将夫妻俩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A档等,极大地减轻了他家的生活压力。

“实在太感谢你们了,没有你们的帮扶,我这个家就真的垮了……”范金强握着帮扶干部的手激动地说。目前,范金强妻子康复较好,生活已能自理,范金强和儿子都外出务工,月收入7000元以上。

为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市精准落实帮扶政策,密织保障网,持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同时,制定出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巩固衔接专项规划》以及38个行业配套政策文件等。

其中,资助脱贫户、监测户等家庭学生6.16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224所,组建166个“名校+弱校”“城市+农村”办学联盟,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实施大病救治2.78万人、慢病管理9.38万人,94%的大病患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救治;对全市2132户因灾唯一住房倒损的农户,通过维修加固、重建安置等方式保障住房安全;落实落细运行管护“十条标准”,确保安全饮水不出问题……

产业发展筑牢增收基石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是基石。

自从2018年办起云水谣农家乐后,何兴军和妻子李玉兰每天都很忙。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是我们一家人最开心的时候,汉山花溪谷景区和村蔬果产业采摘园里游人如织,我们家每天接待游客至少15桌。”南郑区汉山街道汉山村脱贫户何兴军高兴地说。

当时,为了支持他们家开办农家乐,帮扶干部先后为其争取项目资金新建了停车场、对屋内屋外进行了装修。为解决农家乐后续发展资金,村干部每年都帮助他办理村互助协会资金借款和扶贫贴息小额信贷资金。

“这几年我们家把该享受的扶贫政策都享受了,全家2016年底就脱了贫。但脱贫未脱政策,干部帮扶也未断线。”何兴军说。

去年以来,我市为全力确保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稳增收、不返贫,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脱贫人口和375户监测对象进行产业帮扶,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全市落实产业发展资金17.69亿元,新增小额信贷6.08亿元,发放互助资金借款2.43亿元,实施产业项目2865个,带动11.8万户脱贫户、监测户稳定增收。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