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西安市科技局了解到,今年西安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统领,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主线,以狠抓科技政策扎实落地为动力,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达到87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超过1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将超过2200亿元。力争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500项,秦创原总窗口全年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00家。
加力加速建设秦创原
推进秦创原三年建设实施方案,发挥秦创原专项牵引作用,构建全市秦创原“一站式”服务总格局。推进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等特色示范平台60个,建成市级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40个。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推动实施10个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
引导区县融入秦创原建设,市和区县、开发区联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围绕重点产业链加强创新技术供给
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布局。推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先进阿秒激光、电磁驱动聚变、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设运行。积极参与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参与陕西省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主动融入陕西省“1155”工程,围绕全市19+1(人工智能)条重点产业链加强创新技术供给,重点布局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
实施人工智能赋能企业转型升级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攻关、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生态营造等领域全面发展。支持高新区开展未来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布局和资源配置,催生“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增材制造+”等一批硬科技产业新业态。
加速推进产业创新升级
强化区域优势产业特色发展。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在科技创新领域实现“双自联动”。支持高新区打造国际一流园区,引导开发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支持经开区建设国家自主可控新材料产品研发和绿色制造基地、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基地、国家海智计划工作基地。支持曲江新区建设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航天基地国家超算中心、荣耀科技园、先进计算科技园等平台园区建设。支持阎良区(航空基地)建设陕西航空产业两链融合示范区和航空产业融合创新中心。加快国际港务区中欧班列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建设“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支持浐灞生态区推动科技赋能“会展+”产业,建设云科技联合创新中心。
加速产业链式创新技术供给。推进企业技术需求和快速响应平台建设。聚焦人工智能和增材制造产业,精准挖掘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断链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支持高校院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累计培育市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150家。搭建高端合作交流平台,年内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100场次。
全方位引育用人才
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前移培养环节,联合高校院所实行校企“双导师制”,精准培养所需专业技术人才。在全市科技计划中加大对女性科技人才和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千人百企”工程。新增复合型技术经理人(科技经纪人、产品经理人)150名。
多元化吸引高层次人才。围绕重点产业链需求,加快引进一批产业创新团队和优秀企业家、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离岸创新创业平台(海外研发中心、海外创业中心、海外科技驿站),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00名。加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业务政策宣传、业务培训,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审批“一窗联办”。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