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行动方显担当。3月13日以来,凤翔区支援主城区疫情防控先锋队25名党员干部无惧风险、忘我工作,日夜奋战在渭滨区3个街道10个社区,为主城区抗击疫情贡献凤翔力量。
“苦点累点不算啥”
14日晚临睡前,队员史国强在先锋队微信群发了一条消息:“明天早上4:30去烽火社区组织核酸检测,请后勤组安排车辆。”“收到,马上安排!”群内立即响应。
按照渭滨区统一安排,13至15日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各社区急需人员协助扫码,组织群众,维持秩序。
疫情形势虽有转机,但社会面尚未清零,人员密集接触风险犹存。14日报到后,史国强、李亚辉便主动请缨参与到核酸检测工作中来。“没想那么多问题,小区住户多,必须组织好,才能提高检测效率,按时完成任务。”史国强说。
15日早4:00,司机梁军悄悄起身,热车、消毒,等着两名队员下楼……疫情当下,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甚至连轴转都是常态。
因为忙碌,这天的早餐他们俩彻底忘记了。
同样的剧情,16日再次重演。只不过当天好一些,起床时间推迟半小时,他们10:30吃了早餐。
早起是常有的事,迟回更是再平常不过。
17晚,8名队员晚上9:00以后才回到驻地。虽一脸疲惫但劲头还很足。“苦点、累点不算啥,只盼疫情早日过去。”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既要守好门又要管好事”
在封控区值守,对有着两年防控工作经验的白军亮来说,依然是个新挑战。
“第一次穿防护服,第一次觉得离风险这么近,内心还是有些忐忑。”此前,白军亮在凤翔区负责一个隔离酒店专班的工作。
小区有13栋楼,610户,1956人。对“守门人”来说“管人”的任务相当繁重。“管控要求每天都要重复、强调好多遍。”
不止口头解释这么简单。管住了人,就得考虑人的生活需求。除了柴米油盐,更多的是群众实实在在的需求:隔离的群众没天然气了、出来做核酸忘带钥匙了、做菜被油烫伤了脸……要管好这个封控区还真不容易。“穿着防护服不是很方便,但能帮上忙咱一定要帮!”
涉及群众的事他都认真对待,一天下来腰酸腿疼,却从没叫过苦和累,休息一晚,第二天接着干。
“守门”的任务还在继续,“文案”上的事又上了手。17日社区清查核酸检测底数,他们忙了一整天。晚上八点多又接到新任务,“全副武装”的他和14个“战友”又一起走进了封控区。
“困难再大也要完成任务”
疫情防控是与病毒赛跑,更是干部作风的大检阅。
3月16日,宝鸡春雷阵阵、大雨滂沱,新一轮核酸检测却一分钟都没停止。在建行文化路小区,居民围着楼栋排成了一行长队,秩序井然。
“请大家保持距离,把二维码提前打开……”大雨中范宝军、张宏伟来回走动,引导居民做好检测准备。不时给上年龄的人辅导二维码的使用方法。
雨水打湿了全身,膝盖以下全湿透了,鞋子一踩往出冒水。居民们看到他们这么辛苦,劝他们去大厅避雨。可是任务未完成,他们怎么也不愿意去。
当天下午他们还去社区就志愿者招募等工作与社区以及下沉干部进行了商议。而那湿透的衣服和鞋子,他们晚上回到驻地才得以换洗。
再去小区,看到那件熟悉的“绿马甲”,门卫师傅隔着栅栏门朝他们招手,满含笑意。居民们说“你们辛苦了,谢谢!”
队员李宁博负责协调,张俊管后勤。问及感受,直言事不好管。
“疫情来袭,好多过去打个电话就能解决的简单事情变得复杂了!”为了使先锋队工作生活尽快转入正常,李宁博费了好大的劲依然左支右绌。
25人的后勤保障工作给张俊这位年轻干部提出严重考验。先锋队13日晚抵达驻地,14日早餐供应就出问题。
“晚上才联系好的事,结果厨师凌晨因管控出不了小区,真是急人。”调配车辆、分发物资、安排食宿……每一项工作都要付出比平时多几倍的努力。“我现在愁的是,物资补给怎样由凤翔运到驻地?”说着话,小伙子又去忙碌了。
“困难也是一种历练,我们是党员干部,危急关头必须第一个站出来。”先锋队带队领导、凤翔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王军胜如是说。(素材来源:凤翔先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