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佩蓉
2020年8月刘芙蓉参与关爱留守儿童支教活动。(受访者供图)
00后、汉中市绿色联盟志愿者协会执行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师、陕西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汉中女孩刘芙蓉的身上,有着许多标签。近日,她又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虽多,但最令她骄傲的还是“志愿者”这个称号。
乐于助人的种子从小在心中种下
2011年,刘芙蓉10岁,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人生的第一场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园开放日为家长和同学做引导工作,得到了老师和前来参观的家长的赞誉,就在那时,她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
2017年7月,中考结束后,她趁着假期在网上搜索有关志愿服务的信息,长期开展助残、助学、助困、紧急救援等公益活动的汉中绿色联盟志愿者协会吸引了她的目光,提交申请后,她正式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在心中埋藏了5年的种子终于萌发了。
成为照亮山区留守儿童的一束光
2020年暑假,她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组织参与关爱留守儿童“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同其他志愿者赴镇巴县三元镇中心小学开展为期20天的关爱留守儿童公益夏令营支教活动。
活动中,她和志愿者们一起为孩子开展爱国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经典诵读、环境保护、急救课堂、学业辅导、手工DIY等多门课程。并带队深入大山对30户贫困留守儿童进行走访,翻山越岭为他们送去生活和学习用品。整个夏令营从授课到走访再到离别,她与孩子们的相遇,成为了那个夏天最美好的记忆。
“如果说,每一位志愿者就是一束光,这束光将照亮孩子们的假期,那么,我们给予农村孩子心灵的滋养,就是‘七彩假期’的初心。这些留守儿童自小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比同龄人更懂得珍惜与感恩,也比同龄人多一份成熟与稳重。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坚强,也读懂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作为志愿者,我们应该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的童年不再孤单,健康快乐地成长。”此后的每一个寒暑假,她都会带领志愿者团队,深入汉中的不同县区,为留守儿童带去知识、礼物和爱。
勇担时代使命,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刚开始做志愿服务的时候也还小,并不懂得太多的大道理和社会责任,就只是简简单单地想帮助别人,因为帮助别人自己会很快乐。但是真正开始一次一次去实践,才真正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意义。”她说。
近年来,她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救灾、关爱留守儿童、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暖冬行动、脱贫攻坚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百余场。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20余场次,受益人数达1200余人,帮助40名学员成功考取中国红十字会初级救护员证,帮助留守儿童300余名,带动800余名志愿者参与汉中疫情防控工作,她个人累计志愿服务时数已达1300余小时。
2021年春节期间,她带头招募组建了206人的市级“疫情防控”和“暖冬行动”志愿服务队。针对春运期间人口流动频繁,防控压力增大的情况,在汉中客运枢纽站、汉中汽车站等重点场所设立志愿服务工作站,组织志愿者为旅客提供人员登记、秩序维护、咨询引导等服务,发挥好志愿者在联防联控中的重要作用。2021年末2022年初,她带头组建了240人的“疫情防控”和“暖冬行动”储备志愿者服务队。她穿上防护服,配合工作人员引导分流、核实社区人员名单、协调闭环转运旅客等。截至2022年2月14日,她带动参与2022年“暖冬行动”的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达到4000余小时。
做好本职工作,用青春书写公益华章
如今,刘芙蓉还是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在学校她学习勤奋刻苦,热爱钻研,成绩排名常年保持在专业前20%。从多年的志愿服务中,她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奉献,更重要的是多了一份社会责任感。
总有人问她,为什么选择做一名志愿者,她这样回答:“选择做志愿者总有千百种答案,但每一个答案似乎都不能成为我们选择的全部原因。因为这样的选择并非衡量利益得失后做出的理性回答,而是根植在每一个人心中对弱者的同情、对社会的责任和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崇高追求。我们愿意去做,既非被动要求,亦非利益驱动,而是看到了光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