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娜
工作中的赵丽 (受访者供图)
5月12日,第111个国际护士节,各地举办各类庆祝活动向护士们致敬。但在上海,汉中援沪医疗队的149人或战斗在方舱医院,或冲锋在重症病房,坚守抗疫一线护佑百姓健康。驰援上海近一个月,左手助医,右手护患,他们陪护一名名患者闯关,也欢送了一批批患者康复出院。5月11日,记者进行了电话采访,记录他们在“疫线”绽放天使之美。
“患者康复就是最大动力,我们要继续奋战!”
“姐妹们,节日快乐,今天也要加油!”
今年的国际护士节,援沪汉中医疗队的149人在互道祝福中度过。等待他们的,还有感控、护理等繁重工作。来自汉中三二〇一医院的党员、护士长张蕾,是护理组组长。她告诉记者,4月15日晚到上海后,只休息一晚,16日一早队员们就进入了青高路零号基地方舱。“这个方舱是空仓,就等医护人员到位后开始接管病人。16日晚我们到达上海不到24小时,患者陆续进舱。”作为护理组组长,张蕾深感责任重大,刚到上海,她和队员们就迅速将工作与生活状态调整到“抗疫模式”。陌生的工作环境、较长的工作时间,加上早期对厚重防护服的不适,让队员们倍感压力。作为经验丰富、专业强的“老同志”,她安抚队员情绪,安排调度护理组工作、流程梳理、人员排班、解决队员遇到的各种问题,有了她这个“定盘星”,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很快调整好状态,工作步入正轨。
张蕾介绍,青高路零号基地方舱可容纳患者1200人,队员进舱后共收治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754人,其中不乏孕妇、儿童、老人。他们病症虽不严重,但心理负担较重,焦虑情绪难以纾解。除了日常工作,队员们更要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还要解决患者日常生活遇到的各种问题。舱内有一个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当时本应该是她模拟考试的时间。为了让孩子安心备考,队员们专门划定一个无人区域布置成考场,找来电脑等一切需要的物品,让她在舱内进行模拟考试。孩子父亲再三表示感谢,并合影留念感谢队员们的帮助。
解除隔离治愈出院584人、转院170人后,方舱关闭,队员们转战定点医院。这里收治的病例病情更重,年龄大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更多,队员们的护理任务更重,难度也更大。但大家仍保持着高质量的工作状态,每天将感控、护理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谢谢你”“你们辛苦了”“你们真好”……这是队员们最常听到的话。“每次听见这些感谢的话语,大家心里总是暖暖的。患者的康复就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我们会继续奋战,无畏向前。”张蕾话语坚定。
“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婚礼等你回来再办!”
5月11日记者电话采访当天,对来自市中心医院的护士赵丽来说是特殊的一天。因为如果没有参与援沪,今天本是她举行结婚典礼的日子。
“4月15日从汉中出发,到上海我先在方舱,舱内清零后转到现在的定点医院。”赵丽说,这是她第二次参与对外支援。去年12月,她去西安支援22天,在隔离病区做护理工作。时隔不到半年又到上海支援,这次她负责感控工作。为确保医务人员安全,她严格穿脱隔离服培训。她深知正确穿脱防护服的重要性以及对工作人员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工作期间,认真的她甚至有些“较真儿”,只为了“战友们”能做好防护,减少暴露风险。
谈起自己的婚期,赵丽有些无奈地讲述起“一波三折”的历程。一开始安排3月订婚,赶上汉中封闭管控。推迟到4月订了婚,婚期定在5月11日,又碰上支援上海:“当时护士长说我情况特殊,建议我给医院反映一下换个人去。但我爸妈和未婚夫的父母知道后,都非常支持我参加援沪抗疫。所以最后我们商量决定,推迟婚期,支援上海。”她说,出发那天,本就不善言辞的未婚夫更加沉默,没有怎么说话。赵丽知道,他是有对婚期推迟的遗憾,更有对她安全的担忧。在上海的这段时间,每天视频通话未婚夫说得最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注意安全,我等你回来。”
作为抗疫一线的“排雷兵”,负责感控工作的队员们随时随地与狡猾的新冠病毒斗智斗勇,以敬业、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严格的督查筑起感控壁垒,守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工作的辛苦采访中赵丽没有多提,人们抗疫时的团结一心最让她触动。内蒙古“战友”每天的加油打气、病区患者的感谢……在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感谢家人的支持!我们打赢了西安保卫战,也一定能够打赢大上海保卫战,期待疫情早日结束。”采访最后赵丽告诉记者,她现在最盼望的,就是疫情结束回汉中吃面皮、火锅,逛逛江边美景,看看广大医护守卫下的人间烟火。她相信,婚期虽延迟,但幸福一定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