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炳林)宁强县巴山镇积极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搭建土地合作经营、租赁平台,推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按照规范流转、规模流转、高效流转“三步走”路径,将外出务工闲置、季节性撂荒以及无力耕种等相对集中的土地经营权流转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并建立资源库,再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将经营权流转给生产经营者,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为提高土地附加值,降低村民风险,该镇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争取项目资金对园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通过争取资金修建冷藏保鲜设施、建立电商服务站等方式提高土地附加值,并将土地资源按照“五园产业”布局划分成8个生产片区,再采取竞价方式租赁给新型经营主体和优势企业,按照土地流转费实行一年一付、先付后用、同等抵押的原则将所有土地打包进行转租,降低群众风险,确保农民土地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解决了“有田无人种、有人无田种”等问题,缓解了土地分配不均衡矛盾。
为让利益链接带动作用强起来,该镇发挥“桥梁”作用,通过流转、入股等方式推进土地资源向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园区集中,定期组织开展产业技术培训,让农户掌握一定实用技术,将脱贫户和三类人群户镶嵌到产业链中,优先安排到基地务工,保障了稳定增收渠道。撬动财政投入贫困村资金入股优势企业,在协议期内,每年按照8%给村集体分红,协议到期(或解除)后股金全额退回给贫困村。通过打造产业基地,带动村集体收益壮大,带动村民通过就近就业和发展产业持续脱贫致富。通过推动土地流转,让农民、村集体分别以收取租金和提供服务的方式获取收益。
为确保群众增收,该镇在土地合作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农民充分参与,为农民提供双向选择,采取“基本分红+二次分红”收益分配方式,农民既是土地合作社的股东,也可以参与产业发展,既享受合作社基本分红,又享受经营分红和其他收益。土地流转后的规模经营,有力激活了务工经济,流出土地的农民通过为企业或大户打工,每天在家门口就业务工都能够获得收入。
为充分挖掘潜力,拓展土地流转经营新思路,该镇加大“三资”盘活力度,对村集体原有的土地、山林资源和闲置的村委会等设施,通过整修翻建等形式提高存量资产利用率,纳入“两山”银行资源台账管理,并建立有效可行的运营机制,通过银行抵押信贷等方式,充分释放效益,进一步拓展土地流转经营新思路,实现村集体资产可持续增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