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走优质均衡路 办高川好学校

2022-06-23 14:05  汉中日报

领导来校视察

领导看望慰问留守儿童

“十星”好少年颁奖仪式

“三声”主题读书节

劳动基地采摘体验

花样跳绳社团展示

体育教师教学点送教

开心一刻

西乡县高川镇中心学校位于县城东南角,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8337平方米,建筑面积7675平方米,有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楼、艺术楼、餐厅楼等7幢建筑,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雅,育人氛围浓厚。现有12个教学班,教职工35人,学生452人,住宿生47人。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主管部门精心指导、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该校不断改革创新、实践探索,破难题、补短板、强内涵,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达标创建工作,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大幅提升,办学特色不断凸显。先后获得市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十有十没有”平安示范校及西乡县316督导评估优秀学校、教育宣传先进单位、基层党建先进党支部等20余项荣誉。2021年被评为市首届教育发展优秀学校,连续4年获西乡县教育质量先进单位表彰奖励。

深化“高川”精神 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

高川地处西乡县东隅,高山峻岭巍峨对峙,奔腾父水蜿蜒而下。聚高山秀水之灵气,亦俯观其状如船,“船”者“川”也,乃得名高川。民循忠孝礼义廉耻之乡规,户守睦邻勤俭务实之嘉风。走出了开国将军余洪远等一大批杰出人物和知名人士,素有“高川文风重,贤良才子多”之说。高川镇打造的“有孝为高、大道如川”的孝道文化和“崇德、尚礼、乐仁、向善”的“高川精神”,已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享誉陕南。

高川镇中心学校始建于1940年。82年办校历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该校充分挖掘本地教育文化史、学校发展史,总结、提炼出“崇德为高、尚学如川,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高川”校园精神。意为:高者,山也;川者,水也。仁者乐山。立德修身,犹登巍巍高山。智者乐水。学当如川,聚水成溪、聚溪成河、聚河成江,终汇大海。高小学子修德求知须坚定操守,有嚼得菜根的吃苦精神,图自强、日精进,辛勤培植与浇灌自己的理想,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情怀,乃至做建设美丽家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大事。

“崇德为高、尚学如川,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高川”校园精神,既结合当地孝道文化,又丰富了“高川精神”;既是对“高川”二字新的注解,也体现了该校办学治校理念。

围绕“高川”校园精神,该校重新提炼“一训三风”,认真规划、设计、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教室、部室、宿舍、餐厅、厕所、办公室、运动场及空间区域文化特色明显,班级文化统一中凸显个性,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重视三个大力宣传,突出宣传国家荣誉、“七一勋章”获得者及学校“十星”好少年、孝心好少年、优秀教师、好家长事迹,让师生学有榜样。

该校以办高川百姓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为目标,着力打造高川好团队、好教师、好学生、好家长,以好团队引领好老师、好老师培养好学生、好家长支持好学校;着力打造高川好课堂、好中队、好社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

该校还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校园文化专题考试,通过家长会、校会、班会向家长、学生广泛宣传校园文化,坚持集会唱校歌、课前诵校训,建设高川教育文化展览馆,让“高川”校园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加大资金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作为一所边远乡村小学,该校办学条件一直存在差距。2019年以来,该校以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为契机,积极争取苏陕协作项目、专项经费,节省办公经费,整合乡村少年宫,在原有16室1部基础上,高标准新建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特殊资源教室、开放式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录播教室及茶艺、棋类、石头画、乒乓球专用教室。包括辖区学校在内的7所学校安装智慧黑板16套、投影设备6套,采购电脑56台、阅览室桌椅90套、空调13台、音体美设备405件(套)、安防器材22件、图书4000册,升级维护电子白板26套、电脑113台,维修屋顶1400平方米,粉刷墙壁4500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171.5万元。

该校还多次邀请镇村干部、家长代表来校参观,向社会广泛宣传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争取爱心捐助电脑6台、智能交互画屏2套、电子画屏4套、音体美设备150件(套)、课桌凳150套,形成了家长社会支持、师生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氛围,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创新体制机制 优化学校管理

管理提升,制度先行。一所边远乡村小学要想突破发展、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修订章程,依法治校。该校经过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教职员工、学生、家长意见,拟定学校章程草案,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报县教体局核准,确立了章程的法律地位。新章程全面涵盖学校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议事规则、民主监督、教育教学、教职工权利义务、学生权利义务、家校社协同育人、章程修改形式等内容,并将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双减”及五项管理纳入章程,在教职工、学生及家长中广泛宣传,做到依法治校、民主管理。

完善制度,精细管理。依据新章程,修订完善奖励性绩效分配办法、职称评聘方案等30余项管理制度,做到依规管理、科学管理。建立领导分管、集体议事、年级包抓、教研蹲点、工作清单、常规检查机制,坚持目标导向、过程跟踪、结果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明确定位,科学规划。该校立足学校现状,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判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短板。结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科学制定学校发展三年规划(2020——2022年),明确办学条件、教师发展、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特色发展等年度目标。经过3年的努力,学校逐渐进入良性发展快车道,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德育工作、课堂改革、书香校园、部室管理、社团活动等方面特色亮点突出,为乡村学校治理探索出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深耕辖区管理 促进镇域均衡

高川镇中心学校下辖2个完小、4个教学点、3所幼儿园,布点分散,规模不一,各校管理水平、教育发展也不均衡。该校按照“不缺位、不越位、要到位”的原则,不断探索实践辖区管理模式,促进镇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联系包抓强管理。建立校委会成员联系包抓辖区学校工作机制,包联领导每月定期深入各校检查指导教育教学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判,定期整改销号。制订辖区学校综合考核办法,辖区校长定期向中心校述职,全面提升镇域学校管理水平。

镇内交流促均衡。2019年,该校探索教师镇内交流轮岗制度,根据辖区各校教师缺额、学科配套、年龄结构等情况,中心校统筹安排党员教师镇内一年交流轮岗,3年来共交流党员教师28人。2018年秋季,开始实施新教师教学点一日支教制度,帮助新教师加快成长步伐,坚定教书育人初心。2019年春季,开始推行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辖区每月送教制度。2019年秋季,实施体育艺术教师每周教学点走教制度,破解教学点体育艺术教师不足问题。2020年秋季开始,创新校级骨干教师辖区内一周换岗制度。现已形成党员教师一年交流轮岗、县级骨干教师辖区每月送教、校级骨干教师辖区内一周换岗、体育艺术教师每周教学点走教、新教师教学点一日支教的教师镇内交流轮岗工作机制,促进了辖区各校师资均衡。

统一教研提素质。高川镇中心学校及辖区各校新教师多、年轻教师多,平均年龄仅31岁,教育教学能力普遍不足。特别是教学点规模小,教研活动无法常态开展。该校创新中心备课组制度,全镇成立15个学科中心备课组,统一备课模式、备课内容、教学进度。同时成立15个学科网络中心教研组,依托互动课堂、网络平台,与辖区各校教师每周开展集体备课及教研活动,促进镇域教师能力提升、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锤炼师资队伍 提升综合素质

教书育人,教师是关键。该校结合本校实际、教师队伍现状,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给年轻教师压担子、找路子、搭台子,让老师把主要精力投入读书学习、备课上课、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书育人本领。

健全制度,让外地教师留得住。该校以党建引领抓实党员教师“双培养”工作,3年来培养县级骨干教师5人、党员3人。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晋职晋级、评先评优、外出培训制度,加强民主管理,为教师创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修建教师周转宿舍楼,提高伙食质量,不断改善教师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丰富业余生活,努力让更多外地老师留得住。

打造平台,让青年教师成长快。实施青年教师“123”成长计划(即:一年入门,两年胜任,三年成熟),大力实施“青蓝工程”,为每名青年教师指定一名骨干教师、党员教师、老教师结对帮扶。加强教师读书学习,定期组织读书沙龙,分享读书心得,提升理论素养。教师每周两次统一用小黑板书写古诗并展示,每学期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全方位提升教师三字一画、普通话、智慧黑板(电子白板)运用技能水平。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全员赛教、才艺展示、班会观摩、班级管理经验交流,青年教师素质明显提升。

精准教研,让全体教师教得好。教师每周撰写教育小故事,厚积责任心、爱心。严格课堂反思要求,提高反思能力。开展集体备课,提升备课质量。每学期定大主题,每周定小主题开展教研组活动。常态开展小微课题、教学案例、作业设计、学困生转化研究,立足实际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难题。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提升理论与实践能力。成立培训超市,每周四固定开展培训,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培训内容。实行教导处周前、年级组周后备课双查,校长、副校长、主任三级巡课及教学常规每周抽查、每月集中检查制度,落实落细教育教学常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

该校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依托高川镇孝道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孝道文化进校园活动。编写《高川镇中心学校孝道文化》校本教材,评选表彰孝心好少年,开展母亲节为妈妈洗脚、重阳节到敬老院慰问老人等活动,建设孝道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本镇孝行典范、本校孝心好少年先进事迹,并开展现场思政课教学,培养学生孝心孝行。深入推进现代班级建设,建立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考核、“十星”好少年评选、班级红黄旗制度,早操、大课间后各班集体整训,统一课前徒手操、口令操,印发寒暑假学习生活计划表,将养成教育延伸到家庭,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文明习惯。

悬挂在该校教学楼一楼的“书声歌声笑声共鸣和声崇德为高,生命生活生存滋养后生尚学如川”对联,则生动地体现了该校让校园充满“三声”(歌声、笑声、书声)的小学办学理念。

为让校园充满朗朗读书声,该校升级改造210平方米开放式图书阅览室,配备电子化借阅设备,选配图书19800册,为学生营造了宽敞明亮、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在每个教室设置班级图书角,满足学生日常阅读需求。成立悦读社团,每天开展1小时完整读一本书活动。将每周五第二节课后服务时间固定为全校阅读课,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为了安排好住宿生的学习生活,晚餐后住宿生全部到图书室自由阅读。还在学生宿舍开设图书角,让好书伴学生入眠。老师还指导学生自制书签,摘抄优美词句,撰写读后感,分享读书心得。学校每学期举行读书节,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习惯。

这所农村偏远小学,能时时听到嘹亮的歌声。除了上好音乐课、音乐社团,该校还坚持课前一支歌、排队唱歌离校传统。歌声还体现了该校对体音美等课程和第二、第三课堂的重视。成立的23个校级社团,全员参与、每天活动。规范体育、两操管理,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并将跳绳操引入大课间,增加课间活动吸引力和运动量。建设4个实践基地,组织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定期举行“三节一会”,做到每月有节会、每周有活动。仅2022年,有50余名同学在县级及以上素质教育成果比赛中获奖,田径、足球训练队在县级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认真落实“双减”实现减负提质

“双减”政策实施后,该校率先探索,以学生、家长视角着力破解重难点问题。

提高站位,健全完善制度。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及五项管理、考试管理、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修订了教师综合考核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做到了有规可依、依规管理。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双减”是新政策,师生、家长、社会都有一个认识、适应、接受的过程。该校多次召开校委会、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印发致家长一封信,邀请家长、镇政府全体领导、站办所主任及18个村支部书记到校观摩,宣传“双减”政策,征求意见建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改进、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了家长社会支持、教师全员参与、学生人人喜爱的良好“双减”氛围。

立足课堂,实现增效提质。“双减”的核心在课堂增效。早在2021年春季学期“双减”实施前,该校就结合实际探索实施高川课堂练、导、学、练、练五步教学法,突出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分层教学、讲练结合、以生为本。在备课本中统一设置分层作业栏目,科任教师每节课根据学情,确定A、B、C三类学生分层布置作业,实行年级审核、领导检查、每日公示制度,严控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并常态开展“双减”背景下备课、教学、作业研究,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内容,提升服务成效。偏远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多,学生家庭作业辅导一直是难题。2018年秋季,该校就开始探索免费课后服务,帮助辅导留守儿童家庭作业。“双减”实施后,经过不断调整优化,目前该校课后服务涵盖体育、阅读、社团、劳动、作业辅导等丰富内容。教导处对课后服务每日检查,每月进行社团成效展示考核,确保了绝大多数学生在校完成家庭作业,每个参与的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学有所获。特别是茶艺、石头画、花样跳绳等特色社团,提升了课后服务吸引力,深受学生喜爱、家长及社会好评。

学生活动丰富了,学习兴趣更浓了,学得更轻松了,教育质量大幅提升,素质教育成果丰硕。集中了全校师生开心一刻的“笑脸墙”,伴着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欢快的课间操,孩子们开怀的笑容、开心的笑声,无不彰显着这所乡村小学的生机与活力。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西乡县高川镇中心学校将乘着优质均衡发展的东风,进一步开拓创新、深化内涵,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办高川百姓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不懈奋斗!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