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高温导致急诊病人增多 谨记这些注意事项

2022-07-15 12:31  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 曹娜

近期,我市连续出现“高温炙烤”天气,因高温引发的疾病也随之增多。7月13日,记者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了解到,高温病人与往年同期相比明显增多,上周至今还接诊到了两位热射病患者。医生提醒,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工作或运动强度过大的人、户外工作者等重点人群要特别注意,防范高温引起的各类疾病。

高温天警惕热射病

我市的持续高温天,成为市民热议话题,其中热射病是最受关注的一种。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宁华介绍,热射病是中暑的一种严重状态,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被动暴露在热环境或者剧烈运动导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其典型症状就是短时间内人体核心温度升高大于40℃,出现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严重者危及生命。按患者人群它又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两种。劳力性热射病患者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非劳力性热射病的发病人群多为老人。据了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连续收治的两名热射病患者,均为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不喜欢开空调,家中环境温度、湿度高而引发热射病。

热射病虽然凶险,但如果在中暑前期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避免。宁华表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如果出现了头痛、头晕、多汗、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先兆中暑的情况,就要迅速转移到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脱离高温环境。其次,不论使用何种方法,要迅速给病人降温。如用凉水擦拭病人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或天气干燥时,将病人裹在凉水浸湿的床单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进行冷水浸浴。需要注意的是,及时为病人补充液体、电解质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能给意识丧失的病人补水。如果发生呕吐,要翻转病人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

另外还需提醒,以上自救措施并不能真正替代医疗救治的作用,虽可以帮助人们防止中暑的状况进一步恶化,但还是要尽快得到专业的医疗救助。遇到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严重情况,必须第一时间拨打120以最短时间就诊。

高温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日最高气温与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显示: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有研究表明,最高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当气温高于32℃时,脑卒中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加。因高温人体出汗多,体内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因天气炎热,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紧张,睡眠质量下降,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的耗氧量增加,若再有过度劳累等因素,发病危险将增大。

需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心梗和中暑症状混淆。中暑和心梗都会出现胸闷,但中暑症状往往较轻,而急性心梗是突然发作胸痛,痛感剧烈。如果出现突发的胸闷、胸痛且不能缓解,或症状虽不持久,但发作频繁,要高度警惕心肌梗死。如胸闷、胸痛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甚至濒死感,或合并咽部不适、紧缩感等,更是发生心梗的预警。发现以上情况,立即拨打120。

高温环境下,如何避免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宁华说,对于高危人群,要注意以下四点:首先,要控制好血压、血糖。需要药物控制的,要在医生指导下按时用药,切莫自行停用。其次,饮食以清淡为主,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含有天然的抗氧化成分,也能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但不要用水果蔬菜来替代正餐。平时可以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食品补充蛋白质。第三,除特殊工作需要,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合理安排活动时间、运动量,身体有不适症状就要休息。最后,保证饮水量。建议健康人群每天保证2000毫升的饮水量,户外活动时,养成带水、喝水的习惯,为身体及时补充体液。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